“徐增平的风光背后,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2013年,金融专家邵淳揭露了一个

文史充点站 2024-11-16 11:57:52

“徐增平的风光背后,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2013年,金融专家邵淳揭露了一个惊人的真相——当初买下瓦良格航母的资金,并非徐增平的个人财富,而是他挪用公款而成!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瓦良格”号如何来到中国--24小时滚动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个证券公司买航母? 这句带着质疑和不可思议的话,曾重重地砸在邵淳心头。 彼时,他或许未曾预料,自己即将踏上一条充满风险与挑战的道路,一条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道路。 这条路的尽头,停泊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一段关于“瓦良格”号航母回归中国的传奇。 20世纪90年代初,全球力量布局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变。曾经的巨擘苏联崩溃解散,冷战的浓雾渐行渐远,然而世界并未因此步入宁静。 随着冷战的落幕,美国成为了全球独一无二的超级强国,其海军力量更是傲视群雄。 航空母舰,是美国海军力量的显著标志,它们在辽阔的海洋上展现出不容小觑的威慑力。 在亚太区域,特别是在中国周边的海域,美国的航母活动频繁,不止一次地逼近中国领海,对中国的安全构成了显而易见的威胁。 面对如此紧张的局势,中国迫切需求增强其海军战力,拥有航母成为了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战略目标。 在苏联解体之际,其庞大的军事遗产被各加盟共和国瓜分。乌克兰在独立后继承了丰厚的军事资源,这其中就包括未完工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 但是,新生的乌克兰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境,无力承担“瓦良格”号后续的建设与维护,甚至连造船厂工人的薪水都难以为继。 为了解决财政上的燃眉之急,乌克兰政府决定出售这个成为包袱的“瓦良格”号,急于将它脱手。 中国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转瞬即逝的机会,尤其是对正在寻求航母技术突破的中国而言,“瓦良格”号无疑携带着宝贵的潜力。但是,围绕着这一收购的挑战同样巨大。 那时的中国正全速推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进程,与美国的关系异常敏感。如果中国政府直接介入购买“瓦良格”号,无异于触动美国的逆鳞,极有可能干扰到加入WTO的事宜。 那时的中国,经济正处关键期,军费预算亦显紧张,筹集购买航母的资金本身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海军的领导层机密地启用了民间途径来达成此事。 贺鹏飞,海军副司令员,寻觅到了香港商人徐增平,并希望他能够以私人身份参与竞拍。 徐增平,曾服过兵役,深谙航母对国家的重大意义,他清楚所肩负的责任之重,没有片刻犹豫,便接受了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徐增平施展财技,假借打造海上娱乐殿堂之名,参与了“瓦良格”号的竞标。在以两千万美金的标价成功夺得该舰,他随即陷入了资金链困境。 香港金融市场的风暴使他无法再周转资金,使得尾款偿还变得悬而未决。 当这艘寄托着国家梦想的航空母舰似乎即将失之东隅时,贺鹏飞挺身而出,他四处奔波,寻求资金援助。在一番曲折的探寻后,他总算和华夏证券的董事长邵淳接上了头。 这次关乎国家核心利益的会面隐秘而无正式记录,没有文字记录,没有签字画押,仅有的仅是一个口头上的承诺和对国家利益的坚定信仰。 邵淳,这位精明且有实干精神的金融巨擘,深刻认识到航母对于国家安全的深远意义。他认识到,此乃历史机遇之一,尽管伴随风险,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决定投入公司资本来促成这一重要的交易。 之后邵淳采取行动,其举措无异于“打擦边球”,他身处巨大压力与风险之中。他若因私自动用公款购买航母事情曝光,必会面临牢狱之灾,名誉也一落千丈。 但他无怨无悔,因为在他心头,国家之利益始终居于首位。为降低公众关注度,邵淳巧妙地运用所属实业公司进行资金募集,并向乌克兰分期支付“瓦良格”号的款项。 1999年7月,“瓦良格”号踏上了漫漫归国路。失去动力的巨舰,在拖船的牵引下穿越黑海、地中海、爱琴海,途径众多国家和地区,一路上经历各种阻挠和艰难。 特别是在土耳其的阻挡之下,“瓦良格”号归国之旅充满了变数。在经过长时间的商讨与妥协后,中国最终满足了土耳其的苛刻要求,才得以让“瓦良格”号穿越由土耳其掌控的博斯普鲁斯海峡。 2002年3月3日,经过漫长的三年多漂泊,“瓦良格”号最终停靠在大连港。 “瓦良格”号的安全归来,标志了中国海军实力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这不仅积累了中国航母研发经验和技术,也体现了中国政府的战略规划和魄力。 这背后,是许多人的辛勤努力。 贺鹏飞的运筹帷幄,徐增平的冒险行动,邵淳的义无反顾,他们共同谱写了一曲国家意志与个人担当的交响曲。 “瓦良格”号的故事告诉我们,国家意志的实现离不开个人的担当。 国家有难,挺身而出,这是真正的爱国。 个人责任的履行,也离不开国家力量的支持。

0 阅读:87
文史充点站

文史充点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