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块,便能撑过整日?军用压缩饼干真的有这么饱腹吗?它是如何做到的? 信源:

文史充点站 2024-11-19 11:02:48

只需一块,便能撑过整日?军用压缩饼干真的有这么饱腹吗?它是如何做到的? 信源:《为什么军用压缩饼干这么抗饿呢?煮两快看看》人民资讯 你可能想不到,你随手就能买到的压缩饼干,背后竟然藏着一段漫长的历史,甚至关系到战争的胜败。 从古代战士的行军干粮,到现代户外爱好者的应急食品,压缩饼干一路走来,见证了人类科技和饮食文化的变迁。 压缩饼干的诞生,并非精心策划,而是一场意外。 在19世纪40年代的英国,一个风雨飘摇的夜晚,“玛丽号”货船在比斯湾的浪涛中遭受了重创。 船上的货物倾覆,但幸好部分船员得以生还,流落荒岛。在绝境中,他们将能找到的所有食材——面粉、糖和奶油糅合在一起,烘焙出了能够维持生命的救命饼干。 有意思的是,这种饼干的名字居然与英语中“饼干”一词有着相同的词源学根基。没有人能够预见,这样一块在生死边缘诞生的简陋烤饼,拉开了现代饼干历史的序幕。 随着时间推移,这种荒岛求生饼干引起了军队的注意,它易于储存和携带的特性让其逐渐成为军用口粮。 早期的压缩饼干,注重的是其饱腹功能,口感和营养可能并非其最强项,但对于需要长途跋涉的士兵而言,它无疑提供了必要的能量保障。 朝鲜战争时期,我国军队面临着物资匮乏的困境,战士们时常缺粮少食,土豆成了难得的美食。这种逆境,促使我们开始着眼于研发能够满足战时需求的口粮。 70年代,我国军队成功研发出了一种革新型压缩干粮——761压缩干粮。这种军粮以小巧的桶装形式出现,极其便于携带,小小一块就能满足一日的能量需求,迅速成为了我军战场上不可或缺的补给。 761压缩干粮的诞生,不仅是我军口粮进步的显著标志,也为将来更为先进的军用食品研发开辟了道路。 压缩饼干的原料并不复杂,基本构成为面粉、糖、油和奶制品。要制作出紧凑耐储的饼干,需要的不仅仅是原料的简单混合与烘烤。 制作过程涉及使用冷粉法进行材料混合,然后进行压制成型,接着烘烤成干,最后再经过研磨和压缩等多个步骤。 为了提升口感和吸引力,市面上的压缩饼干还会加入诸如坚果、果干等食材。 压缩饼干的一大特点是其高密度和高热量,军用的压缩饼干经过高压处理,大大减少了空气的含量,使得它的密度极高而体积小巧。 100克的压缩饼干蕴含了450大卡的能量,相当于三碗白饭的分量。它能够迅速恢复体力,为你提供一整天的活力。另外,压缩饼干的结构紧密,含水量极低,即使在水中浸泡也不易膨胀。 曾经有人通过实验揭示了军用压缩饼干的特别之处:将之置于沸水之中煮炖半小时,方见其缓缓膨起,最终化为一锅浓稠浆状物。 早期的压缩饼干所含营养成分较为单薄,但在食品科技的推动下,今日的压缩饼干已经经历了改造,融入了诸如牛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元素,口感上也柔和许多,更易于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民用与军用压缩饼干的差异之处:不论是面对民用市场还是满足军队需求,压缩饼干在二者之间确实存在差异。 民用产品更注重味觉体验,制造商为了博取大众喜爱,在饼干中加入了诸多调味料及甜味剂,比如用赤藓糖醇来取代普通的蔗糖,以营造与常规饼干相类似的口感。 而军用压缩饼干则更看重其实用性,以耐饥饿和易储存为首要考量,因此口感上显得较为粗硬,甚至被戏称为“像块砖头”。 这两类压缩饼干都采取了真空包装技术,因此都能保持相对较长的保质期。不过,由于军用压缩饼干需要适应更为严苛的储藏环境,所以其包装手段及防腐措施更为严密,保质期相对更长久。 最根本的不同点在于,民用压缩饼干需面向大众市场销售,所以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的相关规定; 而军用压缩饼干则是由专门的厂家依据军队的特殊标准来生产,并不参与市场的流通,普通人想要购买正宗的军用压缩饼干并非易事。 我军野战口粮的演变:我军的战地食物从简单到丰富,从单一品种到多元选择,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初期,压缩饼干几乎是士兵们唯一的战场食物。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加和科技的发展,军队开始重视起士兵的饮食营养与身体健康,战地食品的种类和质量都得到了不断提升。 从最初的761型压缩干粮,到之后陆续推出的自热米饭、自热面条等方便食品,我军的野战口粮变得越来越丰富,营养搭配也愈发均衡。如今的士兵在执行野外任务时,也能享受到热乎乎的餐食,不再局限于硬啃压缩饼干。 军队对士兵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不仅制定了详尽的饮食标准,还配备了营养专家来指导食品的搭配和烹饪方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军的伙食费标准增长了二十余倍,大幅提高了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元素的摄入量,并且新增了对牛奶和水果的供应。这一切都体现了国家对军队后勤保障的高度重视。

0 阅读:1
文史充点站

文史充点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