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人”王进喜47岁病逝,死后被葬入八宝山,5个子女现状如何? 1959年,松辽平原的一口试探井突然涌出黑色的石油,紧接着,大庆长垣上又一口井井喷而出。石油工业部提出了召开大规模石油大会战的建议,得到了中共中央的批准。 一位名叫王进喜的工人脱颖而出。他出生于1929年,家乡甘肃在那时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旱灾。 年幼的王进喜,因父亲王金堂年迈且失明。尽管母亲竭力维持家庭生计,6岁的王进喜不得不背负起照顾父亲的重担,他在街头乞讨。 当时的甘肃地区被军阀马步芳控制,马步芳要求当地百姓为其工作。王金堂因失明无法劳动,王进喜便代替父亲去给军阀做苦力。 生活极度艰难,除了这份艰辛的工作,王进喜还不得不在山野中放牧,和其他贫苦孩子一起度日。 15岁那年,王进喜开始接触石油行业。在矿区工作时,他反而因坚持原则,经常遭到工头的惩罚。 随着国家的解放,王进喜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钻井工人。 在工作中,他尽职尽责,力求完美。这一信念使得他在短时间内从一名普通工人晋升为钻井队队长,并带领团队创下了当时全国的钻井记录。 1959年,王进喜作为劳模代表第一次来到了北京。 1960年1月,随着石油工业部的石油会战计划的确定,王进喜和他的队伍也被派往了大庆。 他带领1205钻井队在艰苦的条件下迅速展开工作 雨季提前到来,大庆的草原被淹没在泥泞之中。 王进喜和他的钻井队员们在达萨尔图车站下了火车。 他的目光一直投向前方,询问钻机的具体位置、井位的远近,甚至问起了什么时候能开始工作。 在那时,马家窑的乡亲们看着王进喜带领工人们在困难中前行。 王进喜在安装钻机时,他没有依赖机械设备,而是带领队员们用自己的双手,搬运沉重的设备。 那台钻机需要站稳在40米高的井架上,为此工人们需要在五天五夜中不断工作。 他们没有时间休息。 就在那一段时期,王进喜并没有在房东赵大娘家里休息,而是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井场和工作中。 赵大娘她不禁担心起他的身体健康。 余秋里部长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激动,他赞扬王进喜在困难面前从不退缩的精神。 随后,王进喜的事迹被提上了技术座谈会的议程,并成为了激励所有参战职工的典范。 4月9日至11日的会议上,余秋里部长亲自讲述了王进喜的事迹,并号召全体参战人员学习“铁人精神”。 王进喜对待工人极为关心,在附近建设商店、粮店,解决工人家庭的困难; 当得知孩子们无法上学时,他亲手搭起帐篷。 与此相反,王进喜自己家中虽有困难,但他依旧把工资交给母亲,生活节俭。 井场的环境艰苦,资源短缺,水源问题成了最大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王进喜带领工人们甚至用脸盆挑水、用马车运水。 就在大家一鼓作气完成第一口井的打钻任务时,王进喜在井场指挥工作时不幸被钻杆砸伤了右腿。 他倒在地上昏了过去。 尽管工人们纷纷劝他去医院治疗,他却坚决不肯离开。 痛苦中,他忍住伤痛,坚持将井架安装到位,甚至为了不让外界知道伤情,他特意藏起了受伤的腿部。 接下来的工作中,王进喜的伤势愈发严重。 在一次井喷事故中,王进喜不顾受伤的腿,跳入泥浆池中与工人们一起解决问题。 最终,虽然他成功阻止了井喷,但也因长时间接触有害物质而造成了更为严重的伤害。 1970年春,王进喜作为大庆油田的杰出代表,带领学习团前往玉门油田参加全国石油工业会议。 此行原本是一次重要的学习活动,尽管感到虚弱,他依旧坚持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在讲台上,王进喜的健康状况突然恶化,面色苍白,随即晕倒。 被紧急送往医院检查,初步诊断未能明确病因。 稍后转至301医院,医生确认王进喜罹患了胃癌。 专家为他进行了手术,然而,病情已经相当严重,癌细胞已扩散至其他部位。 即便病情严重,王进喜依旧时时惦记着大庆的工作。 每当有人来看望,他便与来访者谈论石油勘探、钻井等工作。 即便身体每况愈下,他仍坚信自己能早日康复,回到工作岗位上。 1970年11月15日,王进喜因病去世,享年仅47岁。 王进喜长子王月平参军入伍,退役后与父亲和弟弟一样进入大庆油田工作。 五年后,他因业绩突出,被任命为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次子王月甫尽管与父亲接触不多,他也选择了进入大庆油田,成为一名普通工人。 大女儿王樱则在成年后投身油田。 相比之下,次女王月珍在家里常目睹亲人病痛的折磨,深感医疗的重要,最终成为一名药剂师。 小女儿王月琴因年幼时的营养不良,患上了小儿麻痹症。 父母无力为她提供足够的医疗照顾,她的生命在38岁时因病离世。 参考文献:[1]王铭晗,王骞(指导).“铁人”王进喜[J].疯狂英语(初中天地),2024(3):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