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忠臣却宠幸亲信,司马炎的用人之术,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司马炎,晋朝的开国君

浩然说文史 2024-11-25 22:12:12

包容忠臣却宠幸亲信,司马炎的用人之术,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司马炎,晋朝的开国君主,三十岁即位,五十五岁病故,一共在位二十五年,这二十五年风云际会,出现过了“民和俗静,家给人足”的太康之治,也为“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埋下了伏笔,这一切无不与司马炎的执政手段息息相关。 客观上讲,司马炎非常重视历史教训,好比说他觉得曹魏亡于皇室孤弱和大权旁落,司马炎为了防止重蹈覆辙,就大肆分封宗室,使他们掌握兵权,还派遣他们离开国都去各自的封国工作——这一离开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拿到手中的权力使得诸王野心膨胀,在司马炎死去之后不久,就酿成了“八王之乱”。 此外,司马炎还对直言的忠臣很是宽容,颇有容人之量,好比说他有一次问柳毅自己和汉代的哪位皇帝可以相比,得到桓灵二帝的答案之后也没有动怒,反而自嘲道:桓灵二帝的时代可没人这样和他说话,我有你这样的臣子,比他们要好得多了。 可惜的是,司马炎虽然有着包容忠臣的心,但在任官方面,却走了另一条路:比起忠正的臣子,他更加偏向自己的亲信,好比说对他有拥立之功的贾充、杨骏之流,司马炎就对他们宠信有加,还纵容他们结党营私,为西晋的衰微酿下恶果。 桓谭《新论》中对郭氏成为废墟的原因,以“善善而恶恶焉”作为解答,认为“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是主要原因,司马炎包容忠臣却宠幸奸臣,令“善人知其贵己而不能用,则怨之;恶人见其贼己而不好,则仇之”,可以说是吃力不讨好的典型案例了。 司马炎在用人上屡出败笔,在继承人的选择上也出了个昏招,他立了自己的智障儿子司马衷为太子,这一行为直接导致了诸王野心的壮大,推动了八王之乱的发生。 史家评价司马炎“奸邪当除不除,惠帝可废不废,终使基业倾覆”,让人扼腕叹息。 参考资料 聂世军:《晋武帝司马炎的煊赫功业与为政败笔》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