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我国商务部干部找到“东方糖王”郭鹤年,请他帮忙购入30万吨白糖。郭鹤

常常说说 2024-11-26 14:08:29

1973年,我国商务部干部找到“东方糖王”郭鹤年,请他帮忙购入30万吨白糖。郭鹤年当即答应下来。他通过“孙子兵法”,不仅成功帮我国买到30万吨白糖,甚至还为我国再赚500万美元!

主要信源:(新浪财经——"亚洲糖王"郭鹤年:1973年为国操盘的传奇战役)

1973年,郭鹤年接到了一通来自中国外贸部的电话,想要和他商谈一些重要事情。   郭鹤年没有犹豫,而是立即起身去了香港和他们见面。   对方表示,国家现在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急需大量砂糖,看郭鹤年能不能出手相助。   我国需要的数量并不算少,足足要30万吨。   这在当时来说,已经是非常大批量的货。   在商界驰骋这么多年,郭鹤年知道,一旦中国需要大批砂糖的消息放出去,必定会引起糖价猛涨。   但是,既然国家有需求,郭鹤年自然是义无反顾。   不需要太多思考,郭鹤年直接答应下来。   同时他还表示,会在五六周内,将自己的营口账户冻结,专门替国家做事。   听到郭鹤年的话之后,两人长松了一口气。   他们之所以会找到郭鹤年,也是综合考虑各种情况之后做出的决定。   郭鹤年虽然是马来西亚人,但实际上祖籍在中国福建。   只不过他的父亲郭钦鉴去马来西亚发展之后定居在了那里,因此他也在马来西亚出生。   当时郭家通过做生意,已经有了一定家产,因此郭鹤年才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在郭鹤年的商业之路上,父母对他的影响非常大。   母亲告诉他,不要只崇拜物质,要有商业道德。   而父亲也一直以“诚信”、“一言九鼎”来严格要求自己和子女们。   另外,父亲也身体力行地给郭鹤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他和郭鹤年的几个哥哥热衷于办学校,为华人贡献力量。   在抗日战争中,郭家更是积极筹款筹物资,为前线送去支援。   因此,在父母的影响下,即便郭鹤年在马来西亚长大,但是心中依旧对中国有着深深的热爱。   1947年,24岁的郭鹤年成立公司,主要经营大米、面粉、砂糖等,为自己成为“东方糖王”奠定了基础。   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之后,郭鹤年敏锐地察觉到,随着英国的经济势力逐渐消退,本地市场出现了大量空白,砂糖就是其中之一。   他直接开了一家糖厂,从泰国购入粗糖,经过加工之后再销往世界各地。   1968年,郭鹤年直接自己开了一个甘蔗种植园,自己提炼蔗糖,使得马来西亚在砂糖上实现了自给自足。   到七十年代,郭鹤年已经控制了马来西亚糖业市场的80%,国际市场的20%,是当之无愧的“东方糖王”。   因此,国家之所以找到他,也是看上了他敏锐的眼光和在砂糖领域的地位。   答应下来之后,郭鹤年回到新加坡,并报名参加了一个在瑞士举办的国际糖会议。   但其实在暗地里,他派了一批心腹去了巴西商谈合作。   因为在当时,只有巴西有这么多货。   郭鹤年这么做,就是为了迷惑别人。   其他国看到郭鹤年人在瑞士,就不会将巴西发生的事情联想到他身上。   但是,这件事还是引起了英国人注意。   在商会上,郭鹤年的一个英国商人朋友走到他身边,悄悄告诉他在巴西塘区,天天有两三个从来没见过的日本人在那里晃悠。   郭鹤年心中大惊,但是面上却不显,表示自己并不知道这件事情。   之后,他就交代巴西的同事,一定要尽快将这笔生意谈下来。   过了两三天,巴西传来消息,合同终于签订。   没过几天,这个消息就传遍了全世界。   情况果然和郭鹤年预想得的一样,砂糖价格开始猛涨。   郭鹤年之前买了很多期货,一路走一路卖,从中赚了500万美元。   他将30万吨砂糖和这500美元,如期交到了中国手中。   尽管为此他推掉了不少生意,但是他却说“不能赚昧良心的钱”。   郭鹤年即便身价上百亿,但是他依旧坚守爱国底线,是商人中的典范。

0 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