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大叛徒“郭绍绪邀请日军高官在家中吃饭,喝的正酣时,伙计喊了一声:“清炖鸡来咯!”,谁知郭绍绪脸色突变,掏出手枪直接将日军高官当场“爆头”! 1944年的一个寒冷的冬日,日军驻伊川县总部大门前站着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这个男子就是郭绍绪,他正准备面见日军高官大内义弥。 站在门口的郭绍绪身上穿着一件破旧的灰色棉袄,显得既局促又慌张。在他的腰间,藏着一把锋利的匕首,这是他最后的保命武器。 大内义弥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眼神中充满了怀疑。此时的郭绍绪,正用一个"逃兵"的身份接受着大内义弥的审讯。 其实,郭绍绪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王凌云的副官,之前奉命回乡查看日军侵占后的情况。当他看到家乡村庄房屋倒塌、尸横遍野的惨状后,立即向王凌云汇报了这一情况。 王凌云听到汇报后非常愤怒,立即批准了郭绍绪的复仇计划。不仅如此,王凌云还给郭绍绪送去了一批武器,为他的行动提供支持。 在接受审讯时,郭绍绪表现出一副对国民党军队极度失望的样子,声称自己愿意投靠日军。大内义弥对郭绍绪进行了多次严格的考验。 一个月后,郭绍绪不负众望地通过了考验,被任命为"伊川县保安司令"。 大内义弥为了进一步测试郭绍绪的忠诚度,命令他带领保安团剿灭当地的抗日游击队。郭绍绪早已暗中与游击队取得联系。在这场"围剿"中,游击队按计划"销声匿迹",而郭绍绪则因战功得到了大内义弥的高度赞赏。从此,他在日军眼中成了一个"可靠的合作者"。 当地的百姓不知道真相,都认为郭绍绪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汉奸,经常对他破口大骂。郭绍绪表面上装作无动于衷,实则在暗中组建自己的武装力量。 利用保安团司令的身份,郭绍绪开始秘密为自己的自卫队筹集粮食和武器。不到半年时间,他的队伍就发展到了六百人。 这支队伍全部由可靠的抗日志士组成,平时隐藏在民间,等待着最后复仇的时机。每个队员都经过严格的挑选和训练,随时准备执行最危险的任务。 为了掩人耳目,郭绍绪白天积极配合日军工作,晚上则秘密组织队伍训练。他利用保安团司令的身份,将大量的军事情报传递给了当地的抗日力量。 半年的时间里,郭绍绪在敌后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地下情报网。 1944年8月25日,河南伊川县的小楼饭店是郭绍绪专门为今天的行动挑选的场所。每个服务员都是郭绍绪精心挑选的自卫队队员,他们都在腰间藏着手枪。这些"服务员"都经过专门训练,既要像真正的伙计一样熟练地端菜倒酒,又要在关键时刻能立即拔枪战斗。 傍晚时分,日军高官大内义弥带着七名亲信军官准时到达饭店。这些日军军官都穿着笔挺的军装,腰间配着指挥刀。 郭绍绪站在饭店门口,满面笑容地迎接这些日军军官。他们被引到了二楼最大的包间,那里已经摆好了丰盛的酒菜。 八名日军军官围坐在圆桌旁,大内义弥坐在主位上。十几名日军随从则被安排在隔壁的房间就餐。 酒过三巡,日军军官们渐渐放松了警惕。有的军官甚至把配枪解下放在了一旁,专心享受着美酒佳肴。 郭绍绪不断给这些军官敬酒,为他们夹菜。几个"服务员"则在一旁不停地为军官们斟酒。 包间里觥筹交错,酒香四溢。日军军官们完全沉浸在这场看似普通的饭局中。 时钟指向晚上八点,一个"服务员"端着一盘热气腾腾的菜走进包间。他大声喊道:"清炖鸡来咯!" 这声吆喝是行动的信号,端菜的"服务员"突然将滚烫的菜扣在了大内义弥的头上。与此同时,郭绍绪和其他"服务员"迅速掏出手枪。 在场的日军军官还没反应过来,子弹就已经射向了他们的头部和胸膛。整个包间瞬间变成了一片混乱。 短短几分钟内,八名日军高官全部倒在了血泊中。隔壁房间的日军随从听到枪声后想要支援,却被早已埋伏的自卫队员迅速解决。 虽然有几名日军随从在混乱中逃脱,但这场复仇行动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整个伊川县的日军指挥系统在这一晚被彻底摧毁。 行动结束后,郭绍绪立即带领自卫队撤离饭店,转移到了预先准备好的安全地点。 日军高官被击毙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伊川县。日军立即派出大量军队,对郭绍绪和他的自卫队展开了疯狂的搜捕。 但郭绍绪早已制定好了周密的后续计划,他要把日军引入早已设好的陷阱。他带领自卫队撤退到了伏牛山区。 日军在愤怒和仇恨的驱使下,立即组织了一支精锐部队追击郭绍绪。这支部队人数众多,装备精良,他们认为一定能够抓住这个"叛徒"。 伏牛山区地形复杂,山高林密,是进行游击战的理想场所。郭绍绪的自卫队对这里的每一条山路、每一个隐蔽点都了如指掌。 日军追击部队逐渐深入山区,却始终找不到郭绍绪的踪迹。他们不知道自己正一步步走进了早已设好的埋伏圈。 当日军部队进入一处狭窄的山谷时,郭绍绪下达了攻击命令。埋伏在两侧山坡上的自卫队战士同时开火,日军顿时陷入了混乱。 这场伏击战持续了整整一天,日军伤亡惨重。最终,日军不得不狼狈撤退,彻底放弃了对郭绍绪的追捕。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时,专门询问了郭绍绪的事迹。
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