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字伯温,其前半生大多忠诚于元朝。然而,当他对元朝彻底绝望,转而出山辅佐朱元璋时,已是 1360 年,彼时他年近五十。但即便如此,他在出山的第一年便立下赫赫战功,开启了传奇的辅佐之路。 当时,朱元璋在南方的主要劲敌是雄踞长江中上游的陈友谅,且朱元璋的实力远逊于对方。陈友谅企图一举攻克应天府,将朱元璋彻底剿灭。在这生死攸关、军心惶惶之际,刘基挺身而出,进言 “主降及奔者,可斩也”,此语如定海神针,坚定了朱元璋抵抗到底的决心。随后,朱元璋采纳刘基的诱敌妙计,于龙江关外大破陈友谅,并乘胜追击,成功扭转了朱陈之间的攻守局势。经此一役,朱元璋对刘基倍加倚重。之后,为稳固后方,刘基返回浙东老家,全力安抚民心,为朱元璋解除后顾之忧。在朱元璋与陈友谅的鄱阳湖决战中,刘基始终伴随朱元璋左右,参赞军务,其智谋与谋略在这场关键战役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1364 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任命刘基为太史令,刘基继续在军中效力,为朱元璋平定张士诚、方国珍等势力出谋划策。朱元璋曾赞誉刘基:“及将临敌境,尔乃昼夜仰观乾象,慎候风云,使三军避凶趋吉,数有贞利。” 这看似将刘基神化,实则刘基能洞察先机、趋利避害,依靠的是其熟读经史所积累的深厚真才实学,而非虚无缥缈的玄学。在北伐蒙元的战争中,刘基的策略同样起到了至关 0 作用,《明史》评价道:“太祖取士诚,北伐中原,遂成帝业,略如基谋。” 足见刘基在军事谋划方面的卓越贡献。 刘基的功绩不仅体现在军事谋略上,更体现在朱元璋政权的司法、经济与制度建设等多方面。从朱元璋称吴王建国,到挥师北伐平定蒙元、定鼎天下,刘基在政权建设进程中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在《大明律》的最终颁布过程中,刘基更是功不可没,他以其深邃的法律见解和丰富的治国经验,为大明法律体系的构建添砖加瓦,奠定了明朝法治的基石。 洪武三年(1370 年),年近六十的刘基被封为诚意伯,随后他告老还乡。五年后,刘基在家中与世长辞,结束了其波澜壮阔、功勋卓著的一生。刘基以其八年的佐命之功,凭借卓越的政治智慧、军事谋略和治国才能,助力朱元璋成就帝业,为大明王朝迎来太平盛世,其功绩与影响力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成为后世传颂的传奇人物与智慧典范。
刘基:佐命朱元璋,铸就大明盛世的智囊
小万说
2024-11-29 10:54:21
0
阅读:29
那谁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