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即位之初,面对功臣集团的强势,深感如芒在背,为巩固皇权,他展开了一系列巧妙且颇具深意的反击举措,而作为功臣集团中首当其冲的带头大哥周勃,率先体验到了汉文帝那绵里藏针般的打压手段。 一、明升暗贬 汉文帝看似将周勃提升为右丞相,使其位居百官之首,这无疑是一种荣耀加身的表象。然而,暗地里却悄然进行着关键的权力剥离,那就是收去了周勃的兵权。如此一来,周勃虽在官职上看似高升,实则失去了最为关键的军事力量依托,手中权力被大大削弱,如同被架空一般。 二、制造孤立 汉文帝即位后进行论功行赏时,赐给周勃黄金五千斤,食邑一万户。这一赏赐数额与其他功臣相比,差距极为悬殊。像陈平,位居封赏第二位,却仅仅获赐金千斤,增加食邑三千户。周勃的赏金是陈平的五倍,食邑更是陈平的三倍多,至于其他功臣,所得封赏相较于周勃简直就是九牛一毛。这般悬殊的封赏,让周勃看似成了拥护汉文帝即位的主导者,可实际上在诛灭诸吕时,周勃多依靠他人帮助,功绩并未突出到配得上如此优厚待遇的程度。而这样的结果就是,周勃与其他功臣的关系逐渐变得疏远,他被孤立起来,成为众人眼红与不满的对象,在功臣集团内部渐渐处于一种被边缘化的境地。 三、制造矛盾 在决定丞相人选时,汉文帝采纳了陈平的建议,任命周勃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要知道,在诛灭吕氏的过程中,陈平出力并不比周勃少,可无论是官职的高低还是封赏的多寡,陈平都远逊于周勃,这必然会让陈平心中产生不平之感。而汉文帝后续更是 “火上浇油”,明知周勃更通晓军事,却总是在询问钱谷、决狱这类事务时向他发问,搞得周勃常常 “汗出沾背”,反观陈平,擅长幕后工作的他面对这些问题总能应答如流。汉文帝这种有意抬高陈平、贬低周勃的做法,巧妙地在这两位功臣集团的巨头之间制造了内耗,使得他们的关系日渐疏远,原本功臣集团一致对抗汉文帝的声音也开始变得参差不齐,难以再整齐划一。 四、动摇权威 随后,汉文帝实施了一项重要的德政 ——“除收帑诸相坐律令”,以往实行的是一人犯罪、全家受罚的 “连坐” 制度,汉文帝决定废除它。这一举措看似是推行德政,实则有着更深层次的政治考量。因为这能让吕氏余党不再被赶尽杀绝,从而争取到他们转而支持汉文帝。而 “除诸吕” 的功臣集团自然会反对这项措施,只不过经过汉文帝前期的诸多 “功课”,此时的功臣集团已然难以凝聚力量,最终 “连坐” 制度得以废除。其实,吕氏余党所剩无几,争取与否在实际意义上或许并不大,但通过这件事,汉文帝成功进行了一次试探性进攻,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已经有效地分裂和削弱了功臣集团,像周勃等人的强势之势已不复存在。 汉文帝这一系列行云流水般的操作,先是对功臣们进行捧抬,而后通过各种手段让他们陷入不利境地,使得周勃等人真切地见识到了汉文帝的厉害,感受到了那无形却又实实在在的威胁。在旁人的劝说下,周勃最终选择退让,辞去丞相之位,汉文帝也由此在巩固皇权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汉文帝对功臣集团的巧妙制衡:以周勃为例
小万说
2024-12-01 10:08:29
0
阅读:23
那谁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