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个流浪汉因为没有暂住证,在北京被警察收容。到了收容所,当这个男人填写籍贯姓名时,警察看到“王耀军”三个字时,连忙向他确认。 王耀军初中毕业后,决心考取高中,继续深造。 他第一次参加高考时因为突发高烧错过了考试,第二年高考前夕,父亲去世的消息让他再次失去了报考的机会。 王耀军只好选择在县城找了一份临时工工作。 此后,他决定投身宣传工作,但几次应聘都未能如愿。 他感到自己的才能没有得到应有的机会。 无奈之下,王耀军离开了家乡。 在北京,王耀军成了街头流浪汉。 即便如此,他带着一桶石灰、一把刷子,开始在墙面上写下诗词,靠此来换取一些零钱。 渐渐地,他在街头名声鹊起。 他的诗歌内容丰富,有的抒发理想,有的揭露社会不公。 1992年,王耀军因没有暂住证被警察收容。 当他在拘留所填写姓名时,民警惊讶地发现,这位流浪汉竟然是“墙上名人”王耀军。 警察要求他即兴作诗,他便吟出了《大鹏诗》。 有商家邀请他在墙上书写广告词。 尽管有了收入,王耀军从不私藏,而是将所得捐赠给需要的人。 进入新世纪后,2001年,他已是年近花甲的老人,依然背着破旧的书包,挑着石灰桶,在开封市的墙面上书写诗词。 像他一样有着对文学追求的人还有很多。 沈巍曾经是一个身无分文、漂泊街头的流浪汉。 三年前,他的名字随着一段讲解《左传》与《尚书》等经典国学文化的视频而迅速传播开来。 视频中的沈巍,言辞犀利,熟稔历史与管理学。 如今,他居住在上海青浦区的一个老旧小区,距离市中心相对较远。 小区内环境普通,沈巍的住所是一间未经装修的两居室。 客厅的家具简陋,几乎所有的家具都是沈巍捡来的旧物。 墙上挂着他自己搭建的黑色书架,书架上整齐摆放着大量书籍。 沈巍的生活中除了书籍,他时常捡到流浪动物,带回家中照顾。 然而,沈巍并未因此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 他曾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重返大学校园,但这些愿望并未实现。 沈巍曾透露,虽然走红带来了大量的关注,但在网络上,媒体和网友们的兴趣并不完全符合他自身的追求,他发现自己在网络中所获得的关注,往往侧重于娱乐性。 在成为网红之后,一次,他因借钱给粉丝一事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据他所说,自己曾多次收到粉丝的求助请求,甚至有一名粉丝向他借了超过60万元。 相比之下,他更愿意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文化传播上。 流浪二十六年,他曾多次被迫搬迁,甚至在树林里露宿一晚,也被媒体曝光。 尽管他在流浪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知识,积累了丰富的学识。 他的生活并不是选择,而是被迫的逃避。 每当他捡到生活中能用的物品时,都会带回住所,但这些物品很快就会被他所在的租房房东发现,并要求他搬走。 在成为“网红”之后,他将直播平台作为自己传播知识的舞台。 在这些直播中,他不仅讲解国学经典,还分享一些对文化的见解。 早年间,沈巍的父亲是家中的权威人物,而母亲则始终保持沉默。 小时候,沈巍的学习成绩优异,但却始终未能获得父亲的认可。 在高考失利后,他进入了审计领域工作。 为了迎合父母的期望,他努力适应。 然而,沈巍的“捡垃圾”习惯,自小便伴随他左右,但却成为了他在职场中遭遇排斥的原因。 他的父母也开始反感他的这一行为,甚至会对他带回家的物品进行检查。 最终,沈巍感到无所适从,最终选择了离家出走。 沈巍在路边看书时,总是会时不时地张望,担心有城管经过。 即使是待在自己的家中,仍然不时注意外界的动静。 尽管他曾经能够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睡眠,但如今,即使他拥有了一个固定的住所,他的心境却变得愈加疲惫。 他每一次不经意的言论,都可能引发轩然大波。 那些老旧的黑白电影,让沈巍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心灵安慰。 他最近观看的一部电影《最高原则》,讲述了二战时期捷克斯洛伐克人抵抗法西斯的故事。 随着他在网络上的走红,许多网友将他视作“老师”,沈巍的直播间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他们有的在都市的边缘奋斗。 沈巍不愿意迎合他人的期待,也没有强烈的意图去拓展自己的事业。 他的直播内容多为分享自己的知识。 参考文献:[1]唐晓钰,Amanda,常美玲.沈巍的时尚生活志[J].烹调知识,2009,0(11X):76-79
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个流浪汉因为没有暂住证,在北京被警察收容。到了收容所,当这个男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4-11-29 23:10:12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