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东北有一土匪刑满出狱,他回家之后在家乡领导的帮助下找了份赶车的工作,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4-11-30 23:01:34

1968年,东北有一土匪刑满出狱,他回家之后在家乡领导的帮助下找了份赶车的工作,结果有一天他在拉客的时候看到了一个熟面孔,毫不犹豫地就跑去跟公安举报。   齐达榜在解放后度过了18年的监禁。   1947年,那时,解放军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已经逐步扭转了战局。   解放军逐渐掌控了东北的主动权,从防守转为反攻。   冀察热辽第一次党的代表会议召开,来自冀东、热河与冀察等地区的代表齐聚一堂。   会议的内容涉及了如何协调各地力量。   会议决定,冀东地区需要向前线运送1万发子弹,支持即将开展的昌黎解放战役。   冀察热辽中央分局决定派遣热河军区的骑兵保护这一批子弹。   冀东代表团在热河骑兵的护送下出发。   然而,由于路途遥远,经过几日的跋涉,队伍在5月20日到达了柴胡栏子村。   经过与当地群众的沟通,冀东代表团决定在此扎营一晚。   然而,在冀东代表团驻扎的同一天,敌人残余的国民党军队与一些土匪联合起来,悄悄接近了柴胡栏子。   虽然最初他们的目标是另一处地方,但由于冀东代表团的存在,他们最终决定突袭柴胡栏子。   1947年,李中权带领的代表团正准备离开柴胡栏子村。   然而,正当队伍整装待发时,几名看似不合群的人员在队伍中,他们的服饰和举止与同行的战士们不同。   远处隐隐可见他们身后似乎还有一支队伍。   李中权立刻警觉起来,悄然指示哨兵加强警戒。   突然,一声枪响敌人的攻击涌来。   李中权命令队伍迅速隐蔽,为了避免误伤友军,他指示哨兵大声喊话,自报家门,但敌人的回应却更加激烈。   李中权果断下令反击。   然而,敌人早占领了村子周围的制高点,重机枪的火力压制了李中权一方。   李中权一方面指挥队伍与敌人周旋,一方面紧急联系附近的骑兵增援。   与此同时,他还派遣警卫员将消息传达给驻守在附近的其他战友。   李中权指挥队伍防守在刘、李两家的院落中。   虽然我方一度准备使用土炮进行反击,但敌人巧妙地用百姓作为盾牌,将无辜的村民推到前线。   代表团在无法向百姓开火的情况下,被迫眼睁睁看着敌人逐渐突破防线。   院墙很快被敌人打通,几名战士相继倒下,李中权一边指挥战斗,一边销毁机密文件。   几名代表团成员决定冒死突围,他们从窗户跳出。   然而,他们刚一行动,便被敌人的枪火击中,苏林燕和王平民不幸牺牲。   剩下的几名同志勉力冲出村落。   然而,当他们跑出村子时,却发现战马已经被敌人牵走。   赤西县的骑兵大队及时赶到,展开反击。   敌人见势不妙,迅速选择撤退。   这场战斗使得我方损失了五名优秀的干部。   中央迅速展开了对冀察热辽地区的剿匪行动。   经过连续的作战,敌方的土匪力量被逐步削弱。   尽管如此,土匪首领白金辉在多次战斗中成功逃脱,躲入国民党控制的多伦县。   我方决定加强力量,最终通过配合武工队的行动,剿灭了多伦地区的土匪。   到了1948年,我方几乎歼灭了冀察热辽地区的所有土匪。   然而,仍有一些土匪首领侥幸逃脱,其中就包括柴胡栏子事件的主谋之一任芳伍。   任芳伍伪装成普通农民,直到1968年冬天,一名曾经参与剿匪的战士偶然在田间发现了任芳伍的踪迹。   在经过一番确认后,任芳伍最终被追捕归案。   根据军法,代表团在返回过程中失去的安全保障,直接导致了巨大的人员伤亡。   冀东军区做出了严格处理,其中李中权的警卫员在战斗中逃亡,未能履行保护职责,依军法被枪毙。   而负责护送任务的骑兵连领导,穆根立和王庆虎,也因未能履行职务,分别被开除军籍,穆根立还被判处五年徒刑,遣返回乡。   穆根立和王庆虎未能意识到他们肩负的是革命事业的大局。   即便如此,他们的处理和惩罚相较于冀东军分区的警卫员显得较为宽松。   若当时骑兵连能及时到达,援兵的到来有可能会使战斗局势发生改变,代表团或许不会遭遇如此重大的损失。   军人不仅要坚守战斗岗位,更要具备全局观念,不能因为局部的轻视而放弃整个战局。   参考文献:[1]郑泉.血染的丰碑——柴胡栏子事件始末[J].档案与社会,2001(6):40-42

0 阅读:349
张梁看历史故事

张梁看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