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吗?有这样一位奶奶,她的生活方式完全违背了科学养生的常理,却依然健康长寿,让人惊叹不已! 她就是我的姨奶奶,一个 103 岁的传奇人物。姨奶奶嫁给了爷爷的堂弟,因为亲上加亲,我们一家人的关系非常亲密。她有 3 个儿子、2 个女儿,7 个孙子、3 个孙女,甚至曾孙的孙子都已经 10 岁了,可谓是六世同堂。 姨奶奶特别喜欢喝奶茶和可乐,大家虽然担心她的健康,但还是会满足她的小愿望。她还喜欢吃零食,口袋里总是装着花生或糖果。早餐一般是自己腌的咸菜、炒花生米、豆腐乳、豆腐干、菜干,还有自己腌的小鱼和虾米、蟹酱。中午和晚上能吃两大碗米饭,猪肉炒青菜、蒜苗炒咸肉和咸鱼是她的最爱。 姨奶奶虽然没有三高,平时也很少感冒,但她也有一些特别的习惯。她有午睡的习惯,每天中午吃完饭,就去喂猪,然后回来收拾碗筷,再去午休。晚上 7 点多吃了晚餐,料理完家务,就去村口转一圈,唠几句,9 点就回来洗澡睡觉了。冬天时,睡前喜欢喝二两自己酿的米酒,她说这样睡觉冬天脚不冰。 姨奶奶的心态也非常好,总是乐呵呵的,做事不紧不慢。她和姨奶爷从来没有吵过架,即使姨奶爷是个暴脾气,有时候会说她几句,她也不会还嘴。姨奶爷活到 78 岁去世了,姨奶奶还留着他的枕头,搬家都带着。 姨奶奶到了 90 岁还能做针线活儿,有一次,曾孙女回去看她,穿了条破洞牛仔裤,姨奶奶说,看你过得那么惨,在外面赚不到钱吗?从口袋里摸出 100 元给曾孙女,让她去买一条好裤子。曾孙女把钱还给姨奶奶说,知道了,回去认真上班赚钱买条好裤子。第二天,曾孙女一起床,发现裤子的破洞全被缝上了,蓝色牛仔裤用白色的线缝,针线的走得很整齐,来自太奶奶的爱让人哭笑不得。 姨奶奶到了 95 岁,耳朵有点聋,跟她说话声音要大,速度要放慢。当她听到有人叫她,她想了一下,再慢慢转过身看看是谁在跟她说话。每当看见她的儿子、女儿来看她,她总会做顶呱呱的手势说,谢谢你们还记得我。儿子、女儿跟她说,搬到新房子住吧,人多热闹,你也不用自己做饭。姨奶奶说,你们吃的我不爱吃,我爱吃的你们又不吃,自己住挺好的。95 岁的姨奶奶依然爱吃咸肉炒蒜苗或者咸鱼,没有这其中一个,觉得吃饭都不香。煮一碗吃两天,米饭早上煮了,每餐吃一碗,中午和晚上的饭跟菜放在一锅蒸热了吃。她大牙掉了四颗,只能吃软烂的东西,苹果、桔子,也会放锅里一起蒸,先吃水果,后吃饭。 姨奶奶到 96 岁生日,被儿子和孙子接到新家了。因为三代都是老人了,儿子 79 岁,孙子 60 岁,给她弄了一个独立的厨房,烧柴火的灶,她自己吃自己做,终于不会一个人跑回老屋了。姨奶奶要自己种蒜苗、芹菜、还有茄子,还爱吃孙子做的咸鱼茄子。口袋里总有糖,感觉不舒服了吃一颗,看到小朋友给一颗,吃完了儿子和孙子会给她的玻璃罐给装满。 姨奶奶没有按科学养生的方式去生活,没有荤素搭配,没有注意各方面的营养,没有少油、少盐、少糖。常年吃猪肉,吃腌菜,吃咸肉,咸鱼,还爱吃糖。经常喝点米酒,自己怎么舒服怎么过,没有什么讲究。 在我们农村,还有几个 90 岁以上的老人,他们的生活方式跟姨奶奶差不多。这样的长寿无法用医学解释,恐怕连养生专家也说不出来所以然来。 姨奶奶的故事让我深思,长寿到底有没有秘诀?是科学养生重要,还是保持乐观的心态重要?是遵循传统的生活方式重要,还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生活重要?或许,答案并不唯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选择,只要自己觉得幸福和健康,就是最好的。 姨奶奶的故事也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和珍贵。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常常忽略了身边的亲人,忘记了他们的付出和关爱。我们应该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多关心他们,多陪伴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和温暖。 最后,我想问问大家,你们觉得姨奶奶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们的看法和经验。
最养脾胃的肉
【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