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公加爵,食邑万户,刘禅虽不为蜀主,却成为事实上的安乐公 公元263年,在魏将邓艾、钟会等人的强力进攻下,世守蜀地的刘氏政权首先退出了历史舞台,三国鼎立的局面破裂。蜀君刘禅出降,司马氏接手,如何治理从前的蜀地摆在了司马昭的面前。 众所周知,魏蜀吴三国之中,蜀汉的综合国力最弱,诸葛亮、姜维的频繁北伐又一次次的削弱了国力。刘禅时期,全国户口仅二十八万,但士兵的数量却高达十余万,繁重的赋税和军役压的百姓喘不过来气。因此在司马昭接受蜀地之后,立马削减了百姓负担,经济上的优待政策获得了不少民心。 其实,摆在司马昭面前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处理刘禅的问题。之前魏帝曹髦被杀直接引发了司马氏的政治危机,对于刘禅的处理他是慎之又慎的。 杀了刘禅自然是最彻底的方法,但却不是正确的。刘禅虽为降主,但也治蜀四十余年,拥有着相当广泛的基础。当蜀将得知刘禅被擒后,满城痛哭,素服遍野。因此,一旦刘禅被杀或被辱将会直接引起新的战火。 关于君主的处置,司马氏或许有点经验,曹芳被废,曹髦被杀,司马氏似乎摸出了一些门路。因此对刘禅的处理,司马昭决定优待。可关于以何种爵位优待时,出现了一点争执。司马昭的大将邓艾建议封刘禅为扶风王。当司马昭听到邓艾的建议后,差点背过气去,自己司马氏奋斗了几辈子仅不过是晋公(后来才封的晋王),刘禅一介降主直接骑到了自己头上,这自然不是他乐意看到的。最终在他的考虑下,封刘禅为安乐公。 刘禅被封为安乐公后,也确实过上了安乐的生活,他食邑万户,婢女百人,享受高规格待遇,还没有治国的烦恼。每当参与国家庆典时,司马氏也把刘禅叫上,让他坐主位,享受国宾之礼。刘禅过得很舒服,所以后来就有了刘禅乐不思蜀的成语。 司马昭对刘禅的妥善安排取得了不错的结果,蜀汉各地郡守纷纷请降,甚至连曾经忠于蜀汉的巴东太守罗宪也转为替司马氏服务了,不少旧蜀将领成为了灭吴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朱子彦:《论西晋王朝的治蜀之策》,《历史教学问题》2022年第4期。
封公加爵,食邑万户,刘禅虽不为蜀主,却成为事实上的安乐公 公元263年,在魏
浩然说文史
2024-12-01 22:49:11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