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攻襄阳时孙权背刺缘由:战略冲突下的必然抉择

小万说 2024-12-03 15:16:48

在三国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关羽攻打襄阳的关键时刻,孙权却选择在背后捅刀子,这一行为看似不义,实则是诸多战略冲突交织下的必然结果。 一、战略安全层面的冲突 荆州之地,在各方势力的争夺中显得尤为关键,其归属问题一直是孙刘之间矛盾的焦点。原本江陵作为周瑜的防区,却在势力范围划分时划给了刘备,可江陵对于江东地区而言,乃是门户所在,是不折不扣的战略要地,孙权自然对其虎视眈眈。 刘备以军队给养不足为由,声称等拿下凉州后再让出荆州,这无疑是一张空头支票,难以让孙权信服。于是孙权先让吕蒙占领湖南东部,后来双方虽平分荆州,以江夏向南归孙权、从南郡向南属刘备来划分,但孙权心中仍觉吃亏。毕竟曾经失去了诸多重要地域,荆州的战略意义太过重大,始终让孙权如鲠在喉。 而当刘备率领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主力西进四川后,仅留关羽一人镇守荆州,荆州的防守力量大为削弱,这在孙权看来,无疑是夺回荆州的绝佳时机,从战略安全角度考虑,荆州若能重回东吴掌控,江东的门户便可稳固,自身的安全防线也能得以强化。 二、战略发展预期方面的冲突 公元 217 年鲁肃去世,吕蒙接任,其战略主张与关羽的军事行动产生了直接冲突。吕蒙计划派一支兵驻扎江陵,一支兵进驻白帝城,再派一支兵沿江游弋作为应援,自己则进据襄阳。然而关羽进攻襄阳的行动,使得孙权方面的这一计划面临泡汤的危险。 在权衡夺取关羽的荆州还是曹操的徐州时,吕蒙有着清晰的考量。徐州虽不难攻取,但其地处平原,利于马队作战,要守住此地非得动用七八万兵力不可,对于东吴来说,防守成本过高。而荆州不同,若能夺取荆州,东吴便可占据长江天险,充分发挥自身水军的优势,在地理上对曹魏形成压制,同时又能消除关羽这个强劲的竞争对手,可谓一举两得。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局势下,刘备势力借关羽北伐之势,有向北进击曹操的态势,孙权若夺取荆州,便能挫败刘备的北伐攻势,重新构建起魏蜀吴三国相对均衡的势力格局,确保东吴在三国纷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基于以上战略安全与战略发展预期两方面的冲突,孙权为了东吴的长远利益,权衡利弊之后,势必要与曹操合作,对关羽背后出手,尽管此举在道义上备受诟病,但在那个风云激荡、利益至上的乱世之中,也成为了一种无奈却又必然的选择。

0 阅读:20

评论列表

那谁

那谁

4
2024-12-03 16:06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