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阿古柏入侵新疆,李鸿章却轻描淡写道:“那不毛之地,不要就不要了“,众人

红色的史纪 2024-12-05 11:07:48

1875年阿古柏入侵新疆,李鸿章却轻描淡写道:“那不毛之地,不要就不要了“,众人也纷纷附议,但一旁的左宗棠气却不愿意了,他怒斥:”166万平方公里,说不要就不要了,你们好大方!”   清朝末年闭关锁国,朝廷内外贪污盛行,整个大清王朝被蛀虫啃噬的只剩下空壳。   欧洲各国趁虚而入,对大清各种打劫勒索,再加上国内太平天国等起义组织活动频繁,大清内忧外患分身乏术。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大清难以为继之时,远在西面的新疆遭到了外国的入侵。   一位名叫阿古柏的中亚野心家,带着他的几十万军队,浩浩荡荡的杀入了新疆,在清朝地界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王国。   虽说当时清朝割地赔款,已经失去了不少的领土,但新疆占地面积多达166万平方公里,几乎占去了八分之一华夏的领土。   而且更可怕的是,新疆地处西北,位于河西走廊的交界处,如果这里落入敌人之手,西北直接门户大开,烧伤抢掠难以抵挡。   对于此等危机,时任文华殿大学士,在朝中举足轻重的大臣李鸿章却不以为然。   李鸿章表示,新疆过于遥远,想要收复需要消耗大量的兵力财力,且即使收回,驻守也会大量消耗。   还不如将钱和人用在刀刃上,集中力量建设海上军队,保卫东南沿海这片富硕之地。   李鸿章轻描淡写的言语,彻底激怒了左宗棠,他义愤填膺的怒斥:“整整一百多万的土地说不要就不要了,你们可真是大方!”   左宗棠可不是李鸿章这些“纸上谈兵”的文官,他是真的在战场上拼杀出来的。   当年太平天国猖獗,是他亲组“楚军”,平定了这场动摇国本的动乱。   如果将新疆拱手相让,未来必然后患无穷,所以这场仗再难也要打。   在他的努力下,朝廷同意了他收复新疆的请求,奈何此时的国库空虚已久,实在拿不出太多的钱,最终只拨款五百万两银子。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钱粮不够仗是很难打赢的。   幸而左宗棠为人豪爽真诚,交下了许多厉害的朋友,其中就有清朝富商胡雪岩。   靠着胡雪岩的资助和英国银行的贷款,左宗棠终于凑齐了开战所需的前期费用。   凑齐了费用,他开始大量投入训练军队,过去那些吸食大烟混日子的士兵全部淘汰,只挑选精兵强将。   毕竟敌人是训练有素的异国军队,如果清朝军队还是那么散漫腐败,又有何胜算呢!   为了激励部队,左宗棠立下了不收复新疆不回朝的誓言,甚至把自己的棺材也带上了前线,表明了不死不休的决心。   将军如此气魄,士兵们自然也是深受鼓舞,在战场上大杀四方,所向睥睨。   在湘军战士的努力与左宗棠的指挥下,这场收复新疆之战耗时一年终于大获全胜。   阿古柏的国度大半被摧毁逃离新疆,只有小部分残余势力隐藏在新疆伺机活动,但对整个新疆来说已经不足为惧。   可惜好景不长,阿古柏的问题还没完全解决,沙俄又将魔爪伸向了新疆,他们以“保护俄国边境安全”为理由,霸占了新疆的伊犁地区。   自沙俄诞生以来,就从未停止过对华夏领土的觊觎。   新疆地区的领土争议一直存在,只不过在大清强盛之时,他们找不到机会,如今大清虚弱,他们便趁虚而入。   朝廷中以李鸿章为首的官员还是主张和平谈判,即使沙俄给出的完全是不平等条款。   幸而左宗棠力排众议,坚决在新疆进行军事部署,打断沙俄对该地区的军事统治,这才让清廷有了谈判的筹码。   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签订,虽然这仍然是不平等条约,却极大限度的收回了大半新疆领土,而这都是左宗棠的功劳。   可惜左宗棠为清廷戎马一生,到底还是未能挽回大清之颓势,临终之前他仍然心系战事,最终在福州病故,享年74岁。

0 阅读:79

评论列表

江渐月

江渐月

3
2024-12-05 14:54

左公千古。[赞][玫瑰]

红色的史纪

红色的史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