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毛致用同志(左一)和夫人易银秋(中)来到他曾经工作过的湖南省麻阳县看望那里的乡亲们,并和他们一起唠家常时的照片。 1951年,毛致用刚刚步入社会,便进入了岳阳县的各级行政工作。 1952年,他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方面,他深入研究集体经济和农业技术改革。 1971年,他被任命为湖南省委副书记。 随着1977年6月他出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 在他担任省委领导的11年中,他主张将湖南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省,坚定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尤其在农业、工业及乡镇企业等领域进行大胆探索。 毛致用注重发展社队企业和推动农业责任制的实施,让大量农村劳动力得以释放。 与此同时,他还在省内广泛开展对外经济合作,特别是推动与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合作,带领全省干部到外地考察。 1988年,毛致用调任江西省委书记。 在这里,他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尤其是在农业现代化和乡镇企业的带动下,取得了成效。 他提出,江西的经济应当依靠其农业优势,同时通过产业化和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 特别是在他主导的改革过程中,江西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1991年,毛致用专注于加强江西基层党组织建设。 他明确要求党员干部要紧密联系群众,形成强大的改革力量。 江西省内各项改革政策的推行,使江西在1990年代初期成为中国中部地区改革开放的典范之一。 尤其是在乡镇企业经济自主权方面,江西走在了全国前列。 毛致用始终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在其工作生涯初期,毛致用深入湖南、江西两省的各个角落,亲自到贫困地区和农业生产一线考察。 特别是在温饱问题得到一定解决后,他积极思考如何帮助农民实现富裕的目标。 他的工作不仅仅停留在政策层面的推动,更多的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在总结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实践价值的改革建议,这些见解被集中在《农业·农村·农民——新时期改革和建设的重大问题》一书中。 此外,在党性建设方面,他提出了关于党性、党风、党建等方面的深入思考,尤其是在湖南和江西的工作中,他注重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毛致用强调,党必须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 他在全国政协期间,作为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他深入调研国家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从经济建设到社会建设,从精神文明到民主法制建设。 在1998年发生的特大洪水时,毛致用亲自到长江抗洪前线,参与抢险指挥,并向抗洪的干部和群众表示慰问。 1998年,他考察了湖南铁山水库,提出要充分发挥水、电、山地等资源优势,推动水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 2000年,他亲自赴重庆考察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情况,他还关心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毛致用同志的生活作风简朴,离开领导岗位后,他回到湖南家乡,过上了普通农民的生活。 他自己动手养鸡喂猪、种菜,并带领村民修路架桥,积极参与乡村建设。 毛致用同志的感情生活也令人注目。 毛致用和易银秋的相识并非始于浪漫的爱情,而是由传统社会习俗中的“童养媳”制度所决定。 易银秋年仅七岁便被送到邻近的筻口西冲,成为毛致用家的童养媳。 据说,在易银秋三岁时,一位来自江西的算命瞎子曾为她算过命,言道她天生富贵 即使如此,易银秋的父母并未过度迷信,而是默默将这个女孩养育成人,送往了远方的西冲。 易银秋从未受到冷落,反而被视如亲生女儿一般。 易银秋一直生活朴实、勤劳。 她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国家经历了经济困难,毛致用作为岳阳县委书记,带领干部家属响应号召下放到农村,参与农业生产。 易银秋并未因生活困苦而抱怨,相反,她带着孩子回到老家西冲,和家人一起承担起繁重的农业劳动。 毛致用忙于工作,常常一整天都无法按时回家,而易银秋总是默默地为他守着家,提前准备好饭菜,并不时地将食物带到他所在的办公楼。 1968年,毛致用因为政治原因被打成“走资派”。 那一年,毛致用孤身一人在机关里度过了除夕,其他干部纷纷回家过年。 易银秋从西冲老家挑着担子,走了60多里路,来到县城为丈夫送年饭。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毛致用退休后,夫妻俩回到了西冲的老家。 老屋前的几棵古老枫树依旧挺拔。 毛致用保持着与妻子共度时光的节奏,而易银秋依然是那个体贴入微的妻子和母亲。 参考文献:[1]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毛致用、副书记刘夫生、刘正,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向天等领导同志视察我省部分高校图书馆[J].高校图书馆工作,1985,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