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初中数学竞赛仅得30分,一生中两次辍学,但父亲钱学森从未责备

绮南爱历史 2024-12-14 20:47:32

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初中数学竞赛仅得30分,一生中两次辍学,但父亲钱学森从未责备,也不问去处。   钱永刚感慨,父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合格父亲”,却教会了他更深的人生道理。 上初一时,钱永刚是老师眼中的“聪明孩子”,经常抢着答别人不会做的题。 因此,老师给他报名参加数学竞赛,觉得他一定能大显身手。 然而,现实可比想象骨感多了:预选赛成绩出来,30分!钱永刚拿着试卷,满脸通红,回到家饭桌上闷不作声。 钱学森看出了日儿子的情绪,忙询问道,发生了什么。 钱永刚低声嘟囔:“题都超纲,初二,初三的内容根本没学过,这算什么?” 钱学森听了,反倒笑了。 于钱学森而言,这次竞赛的分数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钱永刚从这次竞赛中获得了什么。 而对比别家家长天天盯着孩子作业,钱学森显得“佛系”得过分。他不要求孩子成绩多好,也不刻意安排学习计划。 有一次,钱永刚拿回期末考试成绩,居然全满分。带着点小骄傲,他把成绩单递给父亲,结果钱学森看了笑道:“不错,但其实4分就够了,没必要全拿满分。” 这话听得钱永刚当场“破防”:满分不是家长的终极追求吗?父亲却一副“不以为然”的模样。 后来他才明白,钱学森更看重的是孩子能多获取一些学校教授之外的知识,而不是只盯着分数的“单一优秀”。 钱永刚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他曾两次辍学,直到高考恢复后,再次投入到学习中。 值得一提的是,从钱永刚两次辍学到参加高考,钱学森都没有给儿子过多的建议。只是尊重钱永刚的所有决定。 1978年,钱永刚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后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研制工作。 后赴美留学,于1988年在美国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在自己的岗位上闯出了一片天。 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的成就毋庸置疑。他从留美到归国,一路走来,是科学家,也是无数人心中的“精神丰碑”。 然而,作为父亲,他对人生的“舍得”哲学更是影响深远。 钱永刚回忆起父亲时说,父亲给他最大的影响就是懂得“舍”。 他坦言,小时候看到什么好的都想要,但工作以后,才知道要学会“舍”,不学会舍,这个得是不够完美的。 而正是这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让钱永刚后来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取得了成就。 钱学森用自己的方式回答了教育的本质。他用“宽松”的方法,让孩子学会适应和判断;用“舍得”的哲学,让孩子懂得取舍的智慧。 他的成功不仅体现在事业,更体现在家庭的和谐与子女的成长。 这位科学巨匠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教育方式的可能性:不强求完美,而是尊重和信任每一个独立个体的人生选择。

0 阅读:81

评论列表

晒玉米

晒玉米

2
2024-12-14 21:07

如果我是钱学森或者马云,孩子随便他,只要不违反犯罪就行。问题是是不了

绮南爱历史

绮南爱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