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贵阳学生为了争夺女班主任,杀死情敌同学 2007年9月的贵阳,天气有

绮南爱历史 2024-12-17 20:34:47

2007年贵阳学生为了争夺女班主任,杀死情敌同学 2007年9月的贵阳,天气有些凉,但贵阳某中学的那间高三教室,却是暗流涌动。 一场说不清道不明的师生恋情,最终演变成了一场令人震惊的悲剧。 18岁的孟超,脸上稚气未脱;18岁的何小厉,青涩里带着几分倔强。 他们本是同窗好友,却因为班主任王永丽的存在,走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绝路。 45岁的王永丽,这位本该为人师表的班主任,却与两个学生同时发生不正当关系,而这荒唐的三角关系,成了悲剧的导火索。 事情的起因,还得从高三文理分班说起。 2006年底,高三文理分班后,孟超分到了王永丽担任班主任的15班,原本一切风平浪静。 王老师的课上得还算不错,人也挺温和,谁知慢慢的,她对孟超格外照顾,甚至还偷偷给他送小礼物:钢笔、日记本、书籍…… 一来二去,孟超觉得心里暖暖的,一个年少的男孩,生活中缺乏母爱,遇到这样的关心,哪里还能保持冷静? 2007年3月,在王永丽一系列的有心接触后,两人开始“谈恋爱”。 恋爱后,孟超陷得越来越深,心里满是对王永丽的依赖,甚至对她言听计从,随叫随到。 但后来,他无意间发现,王老师和自己的同班同学何小厉似乎也关系非同一般! 孟超的头脑里开始炸锅:老师不是只爱我吗?怎么还跟何小厉勾勾搭搭? 不出几天,何小厉也察觉到了孟超的异常,暗地里两人针锋相对。 王永丽却好像没意识到这火药味的升级,还常常当着他们的面,把其中一人夸得天花乱坠,把另一个踩得一无是处。 这边夸着孟超“稳重成熟”,那边又指着何小厉“聪明灵动”。 仿佛两个人都是她手心里的宠物,而她自己站在道德之外,肆意挑拨两人间的情绪。 直到矛盾爆发的那天,谁也没想到会酿成血案。 9月27日,孟超的18岁生日刚过一天,这天他特意找到何小厉,来到何家准备“摊牌”。 孟超进门时,眼神凌厉得像是要把人看穿。 两人还没说上几句便发生了争执,情绪激烈下,孟超拿出藏在身后的那把30厘米长的刀,将何小厉杀害。 案发后,孟超被警方抓捕归案。在庭审过程中,他说:“是王永丽诱导了我,她没有王永丽不可能有今天的悲剧” 孟超的辩护律师提出,王永丽长期对孟超进行心理暗示,导致本案发生,她的行为构成了教唆杀人罪。 同时,律师向法院提出:“为什么王永丽的手机记录里,所有的主叫短信都被删除?这是谁删的?有什么隐情?” 王永丽的名字出现在法庭上的时候,所有人都把视线转向她。 可惜,这位45岁的班主任已经在学校的处理后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了一地的唏嘘和满堂的愤怒。 法院最终裁定:孟超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法官认为,孟超的杀人行为是有预谋的,且手段残忍。 这场悲剧中,最大的受害者并不是王永丽,而是孟超与何小厉的两个家庭。 孟超的父亲表示自己愿意以经济赔偿取得受害人家属的谅解,便多次通过中间人向受害人家属表达歉意。 但何小厉的父母拒绝了。原本幸福的两个家庭,就在这一场荒唐的“三角恋”中破碎了。 那么王永丽呢?事发后,她被学校开除,远离了这场风暴的中心。 她没有道歉,也没有露面,仿佛她与这场悲剧毫无关系。 然而,这三角关系的存在,正是她玩弄权力和情感的结果。 45岁的她,本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可她却偏离了轨道,成了两个年轻生命毁灭的导火索。 这场悲剧留给世人深刻的反思: 一个教师的道德失守,一个少年的情感迷失,足以引爆一场灾难。而这样的灾难,是谁都不愿看到的。 18岁的年纪,明明该是在教室里畅想未来,而不是在法庭上画上终结的句号。 参考信源:师生恋高三学生杀死情敌同学 专家呼吁枪下留人 中国青年报 2009-01-05

0 阅读:25
绮南爱历史

绮南爱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