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一夜之间火了!北师大副教授陈志新,因为自己的课没有被教务处排上,但又不想浪

爱查说社会 2024-12-16 17:36:43

没想到一夜之间火了!北师大副教授陈志新,因为自己的课没有被教务处排上,但又不想浪费了这门课,于是开始想办法免费授课,为此他还发了1000多张宣传单。

今年年初,陈教授得知自己多年来精心准备的《社会科学概论》课程被砍,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然而,这位执着的教育者并没有就此放弃,反而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无法在正规课堂上授课,那就把课堂搬到网络上,让知识的种子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生根发芽。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陈教授亲自拿着一叠叠刚刚印制好的宣传单,走遍了校园的每个角落。

他的身影出现在图书馆前的林荫道上,出现在学生宿舍楼下的公告栏旁,甚至出现在校门口来往的学生中间。他微笑着将宣传单递给每一个遇到的学生,耐心地解释着这门课程的意义和特点。

"这是一门没有学分、没有作业、没有考试的课程,"陈教授热情洋溢地向学生们介绍,"你们可以完全自由地参与,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节奏来学习。"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对知识的热爱和对教育的执着,这种热情感染着每一个听他介绍的人。

在发放了1000多张宣传单后,陈教授开始为网络授课做准备,他自掏腰包购买了一套直播设备,包括高清摄像机、专业级麦克风和灯光设备。

尽管这些设备对他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陈教授认为,只有保证良好的视听效果,才能让远程的学生们获得最佳的学习体验。

3月,陈教授正式开始了《社会科学概论》课程的准备工作,他花费了大量时间重新梳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讲解方式,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学生们呈现出社会科学的精髓。

他的目标很明确:通过这门课程,提升学生们的人文科学素养,让他们对社会科学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在一个普通的工作日早晨,陈教授站在了空荡荡的教室里,面对着摄像机,开始了他的第一堂网络课,教室里没有学生,没有掌声,只有他一个人的声音在回荡。

但陈教授知道,在屏幕的另一端,可能有无数渴望知识的年轻人正在聆听,这个想法让他倍感振奋,讲课的热情丝毫不减。

让陈教授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课程在B站上传后迅速走红,第一条视频的播放量在短短几天内就突破了500万,一夜之间,他在B站的粉丝数暴增了20万。

这种突如其来的"网红"身份让陈教授有些措手不及,但他很快就调整了心态,将这种关注视为传播知识的绝佳机会。

B站官方也注意到了陈教授课程的火爆程度,他们主动联系陈教授,表示愿意协助他上传全部课程并整理成合集,以方便更多用户系统地学习。

陈教授欣然接受了这个提议,但他坚持不接受任何商业合作或广告。"我只想传授知识,"他坚定地说,"这才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事。"

在热心网友和学生的帮助下,陈教授的《社会科学概论》课程很快被整理成了一个完整的合集。

这个合集包含了总计28小时的视频内容,涵盖了26个社会科学学科,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到心理学、人类学等,几乎囊括了社会科学的所有重要分支。

每一节课,陈教授都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深入浅出的讲解,生动有趣的例子,以及对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都让观众们赞叹不已。

然而,随着名气的增长,各种商业邀约也接踵而至。

面对这些诱人的offer,陈教授却始终保持着冷静和克制,他婉言谢绝了所有的商业合作,坚持自己最初的教育理念。

"在这个名利场中,我只想做一个'写诗'的人,"陈教授如此形容自己的选择,"教育的本质是传播知识、启迪智慧,而不是追逐名利。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知识的力量。"

陈教授的坚持和付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尊重,有媒体将他描述为"在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依然坚守教育理想的灯塔"。

他的学生们更是自发组织起来,帮助整理课程笔记,制作字幕,甚至翻译成其他语言,让这门课程能够惠及更多人。

事后北京师范大学的教务部门也对此做出了积极的回应,他们表示,将认真总结陈教授网络授课的经验,探索将更多优质课程资源向社会开放的可能性,同时,他们也强调了保障教师学术自由和教学自主权的重要性。

随后北京师范大学教务部公布了最新的通识核心课程名单,在认定的94门课程中,有26门被特别推荐给学生,这一举措被视为学校对多元化、个性化教育的积极探索,也是对陈教授等教育工作者努力的肯定。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永远不会被埋没,真诚的教育理想终将得到回响。

陈教授的故事,也许就是当代中国教育界最美丽的一首"诗",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本质,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也看到了希望的光芒,它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热爱,只要坚持初心,我们就能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单纯和美好。

0 阅读:142
爱查说社会

爱查说社会

每天更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