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城楼上,万众欢呼中,一位身穿僧衣的高僧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他就是巨赞法师,开国大典上唯一的佛教界代表。他一手提倡佛教革新,一手挥动抗日旗帜,创立南岳佛道救难协会,团结教徒走出寺庙抗击日寇。 周恩来称赞他“上马杀贼、下马学佛”,这样一位爱国高僧的故事,你一定要知道! 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红旗招展,人群如潮。毛泽东主席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在这个历史性的瞬间,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代表人物个个神采飞扬。其中有一位身着僧衣的高僧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巨赞法师,开国大典上唯一的佛教界代表。 巨赞法师俗姓潘,名楚桐,字琴朴,1908年出生于江苏江阴的一个普通家庭。从小聪颖过人,16岁考入江阴师范学校,后来进入上海大夏大学学习文学。 谁能想到,这位学术优等生的人生轨迹,会在日后彻底改变。 1930年,年轻的潘楚桐在家乡组织中小学教师罢课游行,反抗腐败的教育制度。这一闹动静不小,当局直接下了通缉令。无奈之下,他逃亡到了杭州,暂时隐居在灵隐寺。 这灵隐寺可不是个简单的地方,当时中国佛教界领袖太虚大师正在这里。 潘楚桐本是来避难的,可见到太虚大师后,他觉得自己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他写了一篇《出家志愿书》,千字骈文,文采飞扬。太虚大师看后拍案叫绝:“好一个上马能杀贼、下马能参禅的佛门弟子!” 于是,潘楚桐剃度出家,取法名“传戒”,字“定慧”,后来改为“巨赞”。 从那一刻起,他不再只是一个读书人,而是一个将佛教精神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僧人。 抗日战争爆发后,巨赞法师以一种超乎寻常的方式践行着佛教慈悲精神。他没有隐居深山,而是毅然投身抗战洪流,走上了“上马杀贼”的道路。 1938年,在湖南南岳,巨赞法师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大举进攻,在研究社讲堂上发出振聋发聩的号召:“佛亦要作狮子吼,降魔灭邪,以正天理!” 他组织僧人组建宣传队、救护队,为战场上的伤员提供治疗和安抚;还用英、法、俄三国语言撰写《告各国佛道同仁书》,呼吁国际社会支持中国抗日。 他甚至用日语写传单,散发到日军士兵手中,劝他们放下武器回家。 1939年,《南岳佛道救难协会成立》,时任干部训练班副教育长叶剑英亲自到会,并发表《普度众生要要向艰难的现实敲门》的演讲。 同年,周总理到达来到南岳,看了巨赞法师的《南岳佛道救难协议告各地救亡团体同志书》后,拿起笔挥毫题词:“上马杀贼、下马学佛。” 这八个字,是对巨赞法师的高度评价,也成为他一生的写照。 新中国成立前夕,佛教界一片动荡,不少高僧选择去台湾避世。但巨赞法师坚定地留在大陆。 1949年,他随李济深夫人北上,成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宗教界代表。 他向毛主席提交了一份关于佛教改革的建议书,该建议书得到李维汉,林伯渠等 同志的重视。有关部门就佛教教务多年开会讨论。 1954年后,他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巨赞法师主张僧人不能只懂念经礼佛,还要学习文化知识。他创办佛学院,鼓励学僧阅读中外文学名著,把佛教经典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巨赞法师的一生,是佛门狮子吼的传世传奇。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佛教徒可以既慈悲又刚毅,可以既学佛又救国。 这位曾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高僧,虽已离世多年,但他的精神如同佛光普照,永远激励着后来人。 巨赞法师用一生回答了一个问题——信仰不仅是个人的修行,更是国家和民族的守护。
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城楼上,万众欢呼中,一位身穿僧衣的高僧显得格外引
绮南爱历史
2024-12-16 20:43:47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