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信阳,女子与婆婆发生争吵,不慎将小儿子摔落在地,导致其创伤性颅内出血。此后,女子带着两个儿子独自外出打工,生活艰辛。一年后,面对生病的小儿子和重重压力,女子竟然遗弃了这个小儿子。
(来源:裁判文书网,红星新闻—《女子与婆婆厮打致对方轻伤后带两儿子外出打工,一年后将生病小儿子遗弃被判刑》)
许女士租住在一间简陋的出租屋内,每天忙碌于工厂的生产线,两个儿子则成了她心中最深的牵挂。
大儿子已经上了小学,懂事而独立;小儿子却因为那次意外,身体一直虚弱,需要更多的照顾和关爱。
回想起那天的争吵,许女士至今心有余悸。那天,她和婆婆因为一件小事再次发生了争执。婆婆的指责、自己的不满,在那一刻仿佛都化作了无法控制的怒火。
两人扭打在一起,许女士怀中抱着的小儿子在混乱中被甩了出去,重重地摔在了地上。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许女士的心也跟着碎了。
医院里,医生严肃的表情和冰冷的诊断书让许女士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小儿子被诊断为创伤性颅内出血,需要紧急救治。
而婆婆也在检查中发现右肩关节脱位,需要休养。这场家庭纷争,不仅让两人的关系降至冰点,更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出院后,许女士决定带着两个儿子离开这个充满争吵和回忆的地方,独自外出打工。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儿子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然而,现实远比她想象的要残酷得多。
工厂的工作虽然稳定,但收入并不高。许女士需要省吃俭用,才能勉强维持三人的开销。
大儿子上学需要学费,小儿子需要治疗费用,这些都像一座座大山压在她的心头。她不敢有丝毫的松懈,每天除了工作就是照顾儿子们。
一年后,小儿子的病情再次恶化,需要更多的治疗和照顾。许女士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助和绝望。她每天都在挣扎,试图找到一丝希望,但生活的重压让她喘不过气来。
那天深夜,许女士抱着小儿子走在寂静的街道上。街灯昏黄,人影稀少。
她低头看着怀中的儿子,那张稚嫩的脸庞此刻却显得如此苍白和脆弱。一个可怕的念头在她的脑海中闪过:如果小儿子没有了,自己是不是就能解脱了?
这个念头一产生,许女士知道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是罪恶的,但她已经无法控制自己。
她走到一辆停放在路边的三轮车旁,轻轻地将小儿子放在了车斗里。然后,她转身离开,没有回头,没有犹豫,仿佛这样就可以摆脱一切。
次日凌晨,路人发现了三轮车车斗里的孩子并报了警。民警迅速展开调查,几经周折后找到了许女士。
当她被民警带走时,她的心中充满了悔恨和自责。她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是违法的,但她已经无法挽回。
那么,以法律的角度该如何看呢?
许女士不慎将小儿子摔伤,这属于过失行为,只要未达到重伤的程度,则不构成犯罪。
但许女士为母亲,本应该是小儿子最坚实的依靠,可她却因为生活的压力和困境,选择了放弃小儿子。这一行为不仅伤害了小儿子的合法权益,更是构成了犯罪。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最终,根据许女士的犯罪事实、情节和认罪态度,法院判处她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6个月。
有人认为,许女士的行为虽然令人痛心,但她的遭遇也让人深感同情。她作为一个母亲,独自带着两个儿子外出打工,生活的艰辛和压力可想而知。
然而,这并不能成为她遗弃儿子的理由。法律是公正的,不会因为个人的遭遇和困境而网开一面,也不会因为个人的情感和情绪而偏袒一方。
hy2005
那男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