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毛主席诞辰85周年时,谭震林怀念毛主席的文章被扣发后,他生气道:”文章可以修改,但基本观点不能动……“ 谭震林,作为毛泽东的得力战友之一,早在中国革命的艰难岁月里就以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才智投身于革命事业。 他的革命生涯始于井冈山,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毛泽东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而谭震林正是这一历史进程的亲历者和参与者。 1979年,毛泽东诞辰85周年的纪念活动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 作为刊物《红旗》杂志在这一特殊时刻决定组织专题文章,深刻缅怀毛泽东的伟大贡献,这对于长期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老一代革命家来说,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次重新审视历史的机会。 谭震林与毛泽东并肩作战的老革命家——应邀为《红旗》杂志撰写一篇纪念文章。 谭震林的文章《井冈山斗争的实践与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不仅仅是他个人对毛泽东思想的回顾和反思,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他对当时党内某些僵化思想的深刻批评。 在那个时期,“两个凡是”成为党内的主流观念,这一理论主张强调,凡是毛泽东的决策和指示都必须严格遵循,凡是毛泽东提倡的思想都不能改变。 这种看似崇高的信仰,却被许多人视为党内的“定海神针”,其本质是一种教条主义的思维方式。 毛泽东虽然已经去世,但在很多人心中,毛泽东的思想几乎成为了不可触及的绝对真理,任何对其批判或修改的尝试,都被视作对毛泽东遗产的不敬。 谭震林并未被这些约定俗成的看法所束缚,在他看来,这种“凡是”的思想,恰恰忽视了实践的力量,他深知,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不能仅仅依赖于理论的盲目遵循,而必须通过实践的不断检验,才能找到真正有效的道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信念从他亲身经历过的井冈山斗争中汲取了力量。 谭震林已经不是年轻的革命战士,他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成功,深知唯有不断通过实践修正思想,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的前进。 在《井冈山斗争的实践与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一文中,谭震林直接点出了“两个凡是”的局限性。 他指出,毛泽东思想本质上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正如毛泽东自己所强调的那样,理论要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变化而调整,这不仅是对毛泽东思想的一种尊重,更是对其革命精神的真正传承。 谭震林强调,党的所有决策和思想都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只有通过改革、开放、和自我批评,党才能持续走向胜利。 这篇文章的提出,立刻在党内引发了激烈的反响。 许多人对谭震林的观点持怀疑态度,认为他挑战了“两个凡是”的权威,甚至怀疑他是否在向毛泽东的遗产发起进攻。 文章在初审时遭到了严重的审查,编辑部曾以“红旗不能介入这种争论”为由,要求谭震林修改文章。 面对这一压力,谭震林毫不妥协,他坚信,自己的观点虽可以修改语言,但核心思想绝对不能动摇,对他来说,真理和实践的关系是中国共产党能否继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不是一纸理论或一个人意志的简单传承。 最终,这篇文章引起了邓公的注意。 邓公仔细审阅了谭震林的文章,并迅速作出批示:“这篇文章很好,至少没错,我改了一下,如果《红旗》不愿登,可以选《人民日报》。”他的批示表明,他不仅认同谭震林的观点,甚至鼓励这种不同的声音应该得到更广泛的表达。 这一态度给了谭震林极大的支持,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捍卫实践标准的立场。 李先念等其他党内领导人也表达了对文章发表的支持。 最终,谭震林的文章得以在《红旗》杂志上发表,激起了党内外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广泛讨论。 文章的发表,尤其是谭震林坚定的立场,成为了党内思想解放的重要催化剂。 它为党内的改革开放、思想解放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后来的“真理标准”问题辩论奠定了基础。 这篇文章不仅仅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深刻总结,更是在党内意识形态的纷繁复杂中,发出的一声清晰的呼唤:放开思想束缚,勇敢接受实践的检验,理性地面对历史的反思。 谭震林的坚持和决心在这篇文章的发表过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面对党内的不理解与压力,他并未选择妥协,而是坚定捍卫了自己对真理与实践的理解。 他没有盲目追随“两个凡是”,而是站在更高的历史视角上,呼唤思想解放,强调实践对真理的重要性。 这种思想上的独立性和行动上的坚持,不仅仅为自己赢得了尊重,更为整个党内的思想解放作出了贡献,最终,谭震林以自己的行动证明,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反思、纠正并完善理论,才能确保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走向更高的辉煌。 谭震林的一生,是与革命实践紧密相连的,是在复杂历史背景下不断探索与坚守的过程。 即使在80岁高龄时,他依旧清晰地认识到,理论的生命力来自于实践,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与反思,理论才能保持其生命力,才能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 而这一点,正是谭震林留给中国革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宝贵遗产。
1979年,毛主席诞辰85周年时,谭震林怀念毛主席的文章被扣发后,他生气道:”文
不急不躁文史
2024-12-19 23:44:35
2
阅读:1662
顺应自然
毛主席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不可撼动
傅常青
谭老是中国革命的参与者与见证者。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向敬爱的谭老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