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记者采访邓颖超,为什么大家都互称同志,只有叫您先生为“总理”呢?邓颖超闻言笑道:“总理是我先生的小名。” 20世纪60年代,一位英国记者来到北京采访邓颖超:“邓女士,你们党中央不是发文要求大家互称‘同志’吗?为什么人们见到您的先生还叫总理呢?” 邓颖超听后,微微一笑,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先生的大名叫周恩来,总理是我先生的小名!我们中国人有个习惯,叫人小名是在时时提醒他,要他好好为人民做事,人们才会喜欢你。” 记者听后,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然后耸耸肩,双手一摊。 记者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曾发文要求党内一律互称同志,不再称职务。 然而在,老一辈革命家中,只有两个人是一直被叫的职务。他们就是毛主席和周总理。 毛主席不用说,早因担忧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就被人们喊惯了“主席”。 周总理呢,则因为是共和国开国主席,同时早在西柏坡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就任命周恩来为内阁总理。 从西柏坡到天安门,从解放区到新中国的外交场合,“总理”二字早已不仅是职务,更成了周恩来的代名词。 毛主席习惯叫周总理“总理”,中央其他领导也跟着叫。 时间一长,“总理”这个称呼不但党内外耳熟能详,还成了周总理精神的象征。 即使60年代党中央发文,要求互称“同志”,大家依然习惯称呼他为“总理”。 这不仅仅是因为他职务高,更是因为他的品格让人敬仰。 他身上的那股不知疲倦、鞠躬尽瘁的劲头,让人觉得“总理”两个字与他融为一体,成了一种身份象征。 面对记者的提问,邓颖超的回答看似幽默,却蕴含着夫妻之间的默契和她对周总理一生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深刻理解。 邓颖超说“总理是小名”,其实不仅仅是打趣,而是她对周恩来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一种诠释。 夫妻二人共患难、同甘苦,邓颖超最清楚周总理有多么看重“为人民服务”。对他来说,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生活信条。 “总理”二字的分量有多重?看看周总理的一生便知道。他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开创了新中国的人民军队,又为新中国的建设付出了无数心血。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百废待兴,到外交舞台上的纵横捭阖,周恩来的一生几乎没有停歇。 他的日程表总是排得满满当当,哪怕生病也不忘关心国事。 对于这个称呼,周总理并未因被特称而感到不妥。他总是用行动告诉人们,“总理”是他的责任,而非身份特权。 邓颖超的一句“总理是小名”,虽轻描淡写,却将他的精神与人民的期待巧妙融合,点出了一种别样的深意。 参考信源:邓颖超笑答周恩来小名叫“总理”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