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4月29日,在南海某深海海域,十余艘舰船组成的保障编队,正包围着一艘核

酒馆茶色 2024-12-25 18:30:31

1988年4月29日,在南海某深海海域,十余艘舰船组成的保障编队,正包围着一艘核潜艇。不久以后,这里将要进行一次非常重要的核潜艇极限深潜实验。 预定时间到了之后,艇长王福山一声令下:“下潜!前进一,艏倾三度!”这次深潜,意味非常,在此之前,核潜艇嗯所有艇员都在无声的写下了给家人的“遗书”。艇长王福山也是如此,这是他第一次对家人透露了“军事秘密”。“遗书”的主要内容,就是向自己深爱的妻和女儿介绍,这次任务艰巨和意义。在此之前,家人并不知道王福山是做什么任务,只是一直以王福山是艇长为荣。 现在,核潜艇正在悄无声息的下潜着。在潜艇内,往日出海下潜是的吵杂也没有了,每个艇员都安静的出奇,大家不知道为何,不约而同般,沉默着,静静的操作仪表。王福山也是盯着仪表,没有出声,王福山站在指挥室里面,可以听到各个舱室人员操作仪表的声音。这些嘀嗒声听起来,好像比往常的更加亲切,那些艇员们的口令报告,听起来,也是比之前更加准确干脆,但是听起来,似乎没有平常那样流畅,那样自然。 50米、100米、150米……核潜艇正按照预定的方案,一步一步的深潜。看着仪表上面的数字,王福山松了一口气,核潜艇一切正常。 当核潜艇到达190米的深度时,潜艇的外壳开始出现一些细微的声响,接着让人有些紧张的事情发生了,核潜艇与水面的通信联络突然中断了。这虽然是在预定方案范围之内,但是大家还是觉得有许多不踏实。 一些不好的消息陆续传到王福山的指挥室里面。这个时候的王福山表现的很冷静,他知道这个时候他要保持镇定,不能乱,所有人都等着他发令。王福山把定潜航深度,并且让人火速查看通信系统。 值班员报告,通信系统并没有发生故障,这就意味着与水面发生通信中断并不是设备故障引起的。多年做艇长的经验是的王福山下意识的去看声速梯度,又看了看海域水温,最后确认,通信中断,是因为水温条件发生了变化导致的。 现在摆在王福山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立即上浮还是继续下潜,继续还是结束。这两个词在王福山脑海里不断的浮起。如果核潜艇继续下潜,然后失败了,核潜艇极有可能会发生事故。如果现在上浮,下不去了,也不会有人追究责任。但是王福山觉得,不能再等下次了,这次深潜,就是检验核潜艇的一次好机会,核潜艇的发展之路还很长,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等下次。 思考再三,王福山向水下指挥员报告,请示深潜实验是否继续。他们的的决定和王福山的想法出奇一致:核潜艇继续下潜。 王福山知道这是一次对死神的挑战,但是他和全部艇员都想一搏。继续下潜的命令回响在所有人的耳边,大家又忙了起来。很快核潜艇的仪表台上显示,核潜艇已经下潜到了200米的位置。 王福山看着这数字,兴奋异常:“下潜,继续下潜,向极限深度下潜!”核潜艇越潜越深,所受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核潜艇壳体传来了“碰碰碰”的声音。更让人担忧的是,核潜艇的不受力外壳与受力内壳连接处不断的传来一声又一声的爆响。这种声音,让里面的人听了揪心异常。 核潜艇内部的个别地方,还出现了因为受压过重,支撑点出现了弯曲的现象。有一名艇员注意到了,小声的对王福山说:“艇长,你看那!要不要我用木棍顶住它!”这一句话,把原本有些紧张的王福山逗乐了:“笑话,外面的压力那么大,是你用木棍就能顶住的吗?” 刚刚说完,就有一个艇员跑过来报告:“有一个地方出现了一个大鼓包。”王福山一惊,赶紧让人跟着去看看,到哪里,那人却哭笑不得,原来那个艇员说的鼓包根本就没有,是太紧张出现了错觉。大家神经的高度紧张可见一斑。 “299米!”核潜艇的仪表上显示,核潜艇已经到了以后极限深度,这简直可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不久之后,扩张器里面传来振奋人心的话语:“深度300米!”300米这个核潜艇极限深度,终于被突破了。

0 阅读:59
酒馆茶色

酒馆茶色

喝一杯浊酒,品一杯清茶。 读一个故事,睡一觉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