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机事件后,彭德怀不是幸灾乐祸,而是痛苦悲哀;不是落井下石,而是为其辩解;不是帮人陷害,而是求人开脱!最应该痛恨并为之庆幸的彭德怀,此时却为之悲哀,为之说公道话。彭德怀的大度让我们感动。1972年1月初,监禁中的彭德怀听到专案组宣布了坠机事件。长期与世隔绝的的他难以置信:他怎么会谋害毛主席?怎么成了可耻的叛徒,一下子从天上掉下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他很长时间心神不定,烦躁不安。专案组叫他写揭发问题的材料,他不解地说:“真没想到,这个事叫我帮助写材料……。他这些年是做了不少坏事,可是说林是反革命,打死我也不相信!”当天夜间,他对看管人员说:“打电话给周总理,叫周总理亲自参加这个审查,请打电话给周恩来总理,叫他们亲自来审我,我不活了!……” 彭德怀,这位在中国革命史上镌刻下深深烙印的伟大将领,他的心中始终秉持着一种朴素而坚如磐石的信念:领导,必须与群众心手相连,融为一体。他深知,领导若要真正了解群众的实际情况,就必须深入到他们之中,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贴近实际、符合民情的政策和策略,引领革命事业不断前行。 彭德怀的这一理念,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是贯穿在他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坚信,干部的衣食住行都应当朴素无华,节约为先。在他看来,干部享有的物质条件应尽量降低,以减轻人民的负担,让群众看到共产党人的清正廉洁和无私奉献。这种思想,在他的一生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彭德怀更是将这一理念发挥到了极致。陕北沙家店战役时,战况异常激烈,物资极度匮乏。司令部里仅有的四斗小米,是全体将士的救命口粮。然而,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彭德怀却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他命令管理员把这四斗小米全部送给部队,自己则甘愿吃粗糠和黑豆。 建国后,彭德怀身居要职,但他对干部特殊化的现象却更加警觉。他深知,一旦干部开始追求特殊化,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这种信任和支持,是革命事业的基石,是共产党人的生命线。因此,他坚决反对干部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特殊化,要求干部们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 带兵赴朝作战时,组织上为了照顾彭德怀的生活,特意安排他的妻子浦安修到朝鲜照顾他。然而,彭德怀却坚决反对这一安排。他深知,自己作为志愿军统帅,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应该与将士们同甘共苦,共同面对战场的硝烟和生死。他批评途中受了伤的妻子说:“司令员的老婆来了,一百万志愿军的老婆怎么办?”这句话,虽然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但却体现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对将士们的深厚感情。最终,浦安修在朝鲜只住了三天就回国了。 外出视察工作时,彭德怀也不喜欢坐专列。他总是希望与普通群众坐在一起,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疾苦。他深知,只有深入群众,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求,才能制定出更加符合实际的政策和策略。 彭德怀的这种朴素作风和群众观念,不仅体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中,更贯穿在他的军事和政治生涯中。古人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彭德怀虽然曾一度被剥夺了政治权利,但他的雄心壮志和赤胆忠心却从未改变。在挂甲屯的日子里,这位曾经的挂甲元帅,虽然身陷困境,但他的心却始终与人民群众紧紧相连。他经常到附近的农民家中走访,拉扯家常,与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谁家办喜事,彭德怀总是登门祝贺,送上真挚的祝福;谁家有困难,他总是安慰救济,伸出援助之手。他深知,人民群众的疾苦就是他的疾苦,人民群众的欢乐就是他的欢乐。因此,他总是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谁家漏雨,他亲自去查看,帮忙修补;谁家有病人,他前去探视,给予关怀和鼓励。他还用自己的薪金,给村里装电灯、接自来水管、修地下水道,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让村民们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温暖和关怀。村里的孩子们也特别喜欢他,因为他总是给他们买学习文具,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将来成为有用之才。 回想起红三军团纪念馆前面的刘仁八镇中心小学,在1930年那时还是一个私塾学校,名叫黎光学校。那时的彭德怀将军,就已经与群众结下了不解之缘。学校前面是一大片桂花树林,香气扑鼻,被称为桂花巷。桂花巷里有一口大池塘,清澈见底,经常有周围群众在晨曦中可以看见彭德怀将军牵着一匹高大的白色战马围着池塘转两圈。那匹战马毛色光亮,神骏异常,与彭德怀将军的英姿相得益彰。这一幕,成为了当地群众心中永恒的记忆。 让群众印象最深刻的是,彭德怀将军总是穿着带有补丁的衣服。那衣服上有好几处补丁,后背处有一块大补丁,肩膀处也有一块补丁。这说明彭德怀将军的生活非常朴素,他从不追求奢华和享受,而是把心思都放在了革命事业上。他深知,革命不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而是为了人民的解放和幸福。因此,他总是以身作则,带头过艰苦朴素的生活,鼓励将士们艰苦奋斗、共克时艰。
中华民族的脊梁
毛主席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