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一个国际性、多元性、包容性很强的大帝国,其中一个广为诟病的方面,就是众多少数族裔或者归化的外国人担任重要军事将领,他们统称蕃将。蕃将,在初唐就有,但初唐的蕃将,多数都是雇佣兵、冲锋陷阵的打手或者中下层将领,除阿史那社尔之外,很少有蕃将能担任拥有决策权的大将角色,大将仍以汉将为绝对主体。但到了唐玄宗后期,天宝年间,发生了变化,许多蕃将竟然成长为大将。始作俑者是当时的权相李林甫。由于汉将普遍都有极高的政治文化素养,文武双全,树大根深,所以能够出将入相,比如王忠嗣,身兼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的节度使,控制万里,劲兵重镇,皆归掌握,自古未有,这样的汉将对李林甫的权势构成了重大威胁。所以,李林甫斗倒了王忠嗣,然后开始大肆提拔那些能力有限、根基不深且存在严重道德缺陷的蕃将,他们更加容易掌控,比如安禄山,李林甫对付他,完全是降维打击,智商碾压,所以安禄山十分崇拜和惧怕李林甫,敬若神明,在李林甫活着的时候,像安禄山这种蕃将,对李林甫完全没有威胁。因此,在天宝年间,大批蕃将崛起为封疆大吏,比如胡人安禄山、史思明、安思顺,契丹人李光弼,高句丽人高仙芝、王思礼,突厥人哥舒翰,铁勒人阿布斯等。这些蕃将及其军事活动,给唐朝和华夏文明带来了灭顶之灾,此后二百年,一直持续到五代后期,众多蕃将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上蹿下跳,祸国殃民。
唐朝是一个国际性、多元性、包容性很强的大帝国,其中一个广为诟病的方面,就是众多少
龙历史豹鸡
2025-01-07 19:58:2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