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1年,工部尚书薛祥,被朱元璋下令廷杖三百。打到一半,薛祥已经没了气息。消息很快传遍京城,万民悲恸。
薛祥,字彦祥,出身于安徽无为。早在1355年,他便追随拥有数万水军的俞通海,共同归附了朱元璋,这一举动无疑为朱元璋的实力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因此,薛祥被朱元璋赏识,封为水寨管军镇抚。在随后的南渡长江、龙湾海战以及平江之役中,他率领的水军神勇无比,屡战屡胜,使得北元、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纷纷在巢湖水师面前败下阵来。
当朱元璋在南京建立大明王朝后,薛祥被派往河南,肩负着疏通河道、保障北伐军补给的重任。然而,新朝初立,各地匪患肆虐。薛祥刚到开封,便遭遇了山贼的袭击。不同于其他官吏的殊死搏斗,他仅凭出色的口才,便轻松退敌,此事传至朱元璋耳中,令皇帝对他刮目相看,遂封他为京畿都漕运使。
在治理淮河期间,薛祥以公正无私、一视同仁的态度,赢得了百姓的广泛认同。无论是负担徭役的贵贱之民,还是南迁的流民,他都竭尽所能地给予帮助和关怀。当山阳、海州发生灾民叛乱时,他采取安抚与释放无辜的策略,成功平息了叛乱。在他八年的治淮生涯中,百姓对他心悦诚服,以至于在他任期届满回京时,淮安百姓依依不舍地为他送行,甚至建立生祠来纪念他的功绩。
洪武八年,薛祥荣升工部尚书,负责督办凤阳宫的建造。在一次工匠斗殴事件中,他勇敢地为未参与斗殴的铁匠和石匠求情,使千人免于一死。在营造谨身殿时,他又据理力争,成功为误报工匠等级的工部侍郎蒯祥减轻了刑罚。
然而,在官场斗争中,薛祥却表现出了坚定的立场和不屈的精神。当丞相胡惟庸试图通过任命薛祥的亲信来拉拢他时,他坚决拒绝了这一不合规矩的举动。因此,胡惟庸借故将他贬为嘉兴知府。幸运的是,在1380年胡惟庸案发后,薛祥得以官复原职。
重返工部尚书岗位的薛祥,在谨身殿的营建过程中更加尽心尽责。为了避免工匠坠落事故的发生,他下令加厚工匠站立的木板。然而,这一举措却遭到了卢仲谦的诬陷,导致他被朱元璋下令廷杖三百,最终不幸身亡。他的四个儿子也受到了牵连,被贬至琼州。尽管如此,薛祥的公正无私、为民请命的精神仍然永载史册,为后人所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