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2月26日,阎锡山的执法总监张培梅服药自杀,他对闻讯赶来的赵戴文说:“王靖国作战不力,我却不能惩处。阎锡山平时只知养羊,不知养虎,这次将山西大片土地丢掉了,我心疼呀!我发过誓,绝不活着退过黄河,誓与家乡共存亡。我不行了,你告诉阎锡山,赏给我孩子一口饭吃。” 张培梅是晋军的元老,曾担任阎锡山都督府的参谋长,他治军严格,早年率部作战时,战后有士兵趁机抢劫财物,他立即集合部队,将盗贼当众斩首,并教育部队应自爱自洁。而且,张培梅始终保持着农民朴素的生活作风,喜吃粗茶淡饭,每日早起即操练、读书,短途外出从不骑马乘车,较之当时许多官员的骄奢淫逸,确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正是因为张培梅的刚正不阿,阎锡山对他由信任渐渐地变为提防,心灰意懒的张培梅也开始淡出。 全面抗战爆发后,阎锡山深知与日军作战,必然要付出重大的损失,为保证战场军纪的执行,敦促全体官兵不畏伤亡,必须选派一名坚强能干的军法执行官,于是,阎锡山又想起了以强悍无畏而著称的张培梅,决定请他出山,就任第二战区军法执行总监。 1937年9月,日军向山西发动进攻,奉令据守雁北天镇、阳高一线的阎锡山部第六十一军军长李服膺在日军的猛烈进攻面前,渐渐不支,最后下令撤退,致使雁北各县沦于日军之手,山西门户洞开,日军自雁北两路攻入山西,。 张培梅就任第二战区(阎锡山任司令长官)军法执行总监后,首先遇到的就是这件难办的事,李服膺是阎锡山的心腹爱将,又是山西省府主席赵戴文的干儿子,是晋军中有名的“十三太保”之一,对这样有后台,影响很大,但战败后退的人敢不敢严肃执法,是对张培梅的严峻考验。 当张培梅得知李服膺下令撤退,致使雁北失守的消息后,立即提出应严肃军纪,按战时军法处决李服膺,他认为:山西的大会战还未展开,面对凶残及装备现代化的日军,唯有拼死血战,不怕牺牲,才能阻止敌人的进攻。 因此,张培梅力排众议,坚决主张处决李服膺。而当时阎锡山也有小算盘,原来李服膺在雁北作战失利,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阎锡山偷工减料修筑工事,致使工事不坚固而造成的,阎锡山怕李服膺将这些情况透露出去,也想杀人灭口,最后,也就同意了枪决李服膺。所以,李服膺被杀,晋军将领大都是不服的,认为罪不至死。 从10月初开始,日军主力扑向崞县及原平镇,双方展开激战。张培梅亲自给晋军十九军军长王靖国去信一封,上书:王军长览:放弃雁门,你就该死。守住崞县,犹为侥天之幸。再失此城,岂能容你。泰山鸿毛,皆是一死,交在生死,不敢不告。 张培梅还亲自组织执法队,在通往前线的各地路口设立检查站,凡私自撤退者一律就地正法。不久,惨烈的忻口会战打响了,日军在飞机、大炮、坦克等现代化武器的掩护下,猛烈冲击忻口阵地,各个系统的抗日军队浴血奋战,阵地反复争夺,双方死伤惨重,第九军军长郝梦龄、第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麒、独立第五旅旅长郑廷珍等高级将领均在战斗中壮烈战死。 忻口会战打了23天之久,最终还是失利了,接着太原失守,第二战区长官部退至临汾。日军步步紧逼,向晋西发动攻势。 1938年2月,日军进犯晋西,第十九军军长王靖国奉令率部坚守隰县以北的石口镇,阻击日军。这时由于忻口会战中晋军损失严重,阎锡山害怕自己的军队过于削弱会危及自己的地位,就开始保存实力,避免与日军正面作战,常常不战即退。 王靖国是阎锡山的心腹大将,对阎锡山的意图自然心领神会。张培梅和赵戴文则亲赴石口镇督促王靖国坚守阵地,阻止日军向晋西进犯。王靖国深知张培梅的威名,不敢对其不恭,就找借口说:“三天之内可以守住,三天以内不保。” 张培梅立即对王靖国表示:“三天之内我一定找增援部队支援你,三天之内只要守住石口就与你无关。” 随后,张培梅返回隰县,立即与驻临汾的阎锡山联系,商议调部队增援石口守军的事宜。不料,第二天张培梅却得知石口已经失守,王靖国早已逃之夭夭,立即勃然大怒,坚决要求处决临阵脱逃、贻误战机的十九军军长王靖国,并亲自带执法队员乘车寻找王靖国,以便就地处决他。 王靖国一见张培梅寻找他,吓得魂飞魄散,立即逃到阎锡山那里,在阎锡山的庇护下躲藏起来。 张培梅到处寻不见王靖国,就找到阎锡山那里,不料,阎锡山反而劝张培梅不要追究王靖国的罪责。张培梅与阎锡山争辩说:“不成功,便成仁,吾法不行之人,当行之己,吾若效彼败军之将,复何面目以对我军民。” 在激愤的情绪中,张培梅怜惜三晋家乡父老,痛恨贪生怕死的那些晋军高级将领,怨恨阎锡山袒护王靖国,又愤于自己身为战区军法执行总监,却不能履行职责。百感交集,心如刀绞之下,张培梅于1938年2月26日服药自杀,以死抗争。1938年3月,在西安市举行了张培梅的追悼会,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也送了挽联。
1938年2月26日,阎锡山的执法总监张培梅服药自杀,他对闻讯赶来的赵戴文说:“
文史记叙录
2025-01-20 23:03:10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