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2月,张学良任豫鄂皖三省剿总副司令,他的机要秘书潘义郁将剿总的机要文件

文史记叙录 2025-01-20 23:09:09

1934年2月,张学良任豫鄂皖三省剿总副司令,他的机要秘书潘义郁将剿总的机要文件,不断地传递出去。当第五次反“围剿”进入关键时刻,有一份详细印有“剿总”所属部队番号、兵力、驻地,以及团以上主要军官姓名等情况的机密文件,那是豫鄂皖“剿总”的核心机密,只发给“剿总”长官及直属的各厅、处、组。 潘文郁手里的那份是他负责存档保管的,他知道这份文件的重要性,只是时间紧迫文件太长,他来不及抄写了,于是把心一横,直接把原件给了来武汉和他联系的地下党杨青林,让交给上级。 就是这份机密文件导致了潘文郁的暴露和牺牲,杨青林离开武汉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离开苏区,开始长征。 杨青林带着密件回到北平不久,北平地下市委机关遭到驻北平的宪兵三团毁灭性的破坏,20名特科成员遭逮捕。宪兵三团逮捕特科成员贺善培的时候,在他的家里搜出了大量情报材料,其中就有那份核心机密文件。 文件先是到了宪兵三团团长蒋孝先(蒋介石的族孙)的手上,蒋孝先又火速报到了南京蒋介石那里。这份文件本该在潘文郁负责保管的机要组的文件柜里,却跑到了北平地下党特科成员的手里,潘文郁暴露了。 蒋介石急电张学良,同时还把从北平查获的密件作为确凿证据发给张学良,要他把潘东周押解去南京法办。张学良正要去南京参加会议,于是带上潘文郁去了南京,以表对蒋介石命令的尊重和服从。但是,在会议期间,张学良得知潘文郁的嫌疑虽然很大,但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他是地下党,案件还在调查中。于是会后,张学良又把潘文郁带回武汉。 张学良一方面是太惜才,另一方面是重义气。事发后,他对黎天才(豫鄂皖“剿总”政训处的少将副处)说:“我张某从不出卖自己的部下。” 当南京又来电催促张学良交送潘文郁的时候,张学良致电蒋介石,请求从宽处理潘文郁。为了防止特务暗杀潘文郁,张学良命人从机要组办公室把正在工作的潘文郁带走,保护性地留在司令部自己的官邸里,嘱咐手下,食宿给予方便,相对给些人身自由。 潘文郁的出事让黎天才很惊恐,因为潘文郁是他向张学良举荐的。潘文郁被限制自由后,想回家去看看,把境况告诉家人,他向黎天才请假,尽管事关重大,黎天才还是批准了。但黎天才多少有些担心,毕竟潘文郁是蒋介石要的人,如果潘文郁脱逃,他无法向张学良交代。 可是,潘文郁却准时回来了,这让黎天才很是感动。潘文郁理解黎天才的心思,对他说:“我不会跑的,我跑了让你承担责任,那不是人做的事!” 重返虎穴的潘文郁,已经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他获准回家后,把事情告诉了妻子廖素丹和弟弟潘薪传,妻子和弟弟都劝他趁张学良不忍心加害于他的时候逃命。他摇摇头,表示自己不能跑。他抓紧最后的机会与妻子和两个幼小的儿子团聚,当时他的大儿子三岁,小儿子刚满一岁。最后,潘文郁挥泪告别家人,嘱咐妻子,在自己走后赶快带着儿子回湖南老家躲避,又与弟弟诀别后,潘文郁返回关押地张公馆。 黎天才把潘文郁按时返回以及所说的一番话汇报给了张学良,张学良更加敬佩潘文郁的气节与品德,当即提笔写了一封信,安慰潘文郁不要惊慌,安心在张公馆住着,他要尽最大的努力解救他。 在张学良的努力下,事情拖了近一个月,就在张学良看到曙光的时候,被捕的杨青林叛变了,他供出了潘文郁是潜伏在张学良身边的红色特工,潘文郁的身份彻底暴露。 蒋介石拍来电报,限令张学良立即处死潘文郁。张学良接到命令后,复电蒋介石请求宽恕潘文郁的罪行,他说,“这个人通六国语言,很有才华,这样的人,我国还极少”。 蒋介石不为所动,又接连打来几份电报,催促之外,还斥责张学良疏于防范和执法不严,并指定要由侍从室主任钱大钧亲自监刑。 张学良见潘文郁难以幸免,只得去见潘文郁说:“我实在无法保全你了,你还有什么身后的事要办?” 潘文郁说:“死前,我想留下些想说的话。”张学良惋惜地看着潘文郁,点头同意。潘文郁一夜未合眼,奋笔疾书到天亮。 第二天(1935年3月3日)黄昏,年仅29岁的潘文郁从容地走出张学良的官邸。据目击行刑的一个国民党军官事后描述:潘文郁赴刑场的时候非常从容、镇静,面不改色,把双手向后一背,示意刽子手捆绑。然后,他转身,面向对准自己的枪口,视死如归。 逃回湖南老家的潘文郁的妻子廖素丹,得到丈夫被杀害的噩耗后,大口吐血后昏厥。苏醒后,她不顾安危,连夜赶往武汉收尸。因对杀害潘文郁深感惋惜和不安,张学良没有出面,派副官接见了廖素丹。副官告诉廖素丹,潘文郁的尸首已被南京来人收去了。至于潘文郁的遗书,副官只字未提。副官按照张学良的意思,赠给廖素丹一笔钱,让她回老家抚养儿女。 1949年6月,在武汉解放后,周恩来亲自发电报到武汉,指示一定要找到潘文郁的家属,并作为烈属对待。1988年5月30日,民政部根据国家安全部门意见,追认潘文郁为革命烈士。

0 阅读:29
文史记叙录

文史记叙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