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最宠爱的女子中,除了长孙皇后,徐惠无疑占据了第二的位置。徐惠自幼聪颖,出生于湖州的书香门第。她的父亲是南朝文学家徐文整的后裔,自己则是天赋异禀,四岁便能通《论语》《诗经》,八岁已能写文章。11岁时,她的《拟小山篇》一举成名,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迅速将她召入宫中封为才人。 进入宫廷后,徐惠并未急于侍寝,而是专心读书,才情日益出众。她的诗词不仅令宫中嫔妃为之倾倒,还能引导她们多读书、谈天说地。她的作品《长门怨》便与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异曲同工,受到众人喜爱。李世民也因而更加关注她,最终将她从才人升为婕妤、充容。 一次,唐太宗召徐惠侍寝,却因为徐惠未妆扮而让他等了许久。她随后写了一首机智幽默的小诗,调皮地回应了这一延误,使唐太宗的怒气消散,反而被她的聪明才智所打动。这份独立而不失婉约的风情深深吸引了李世民,将她拥入怀中。 尽管深得宠爱,徐惠从不恃宠而骄。她的性情温和淡然,对待权力与宠爱都保持清醒的认识。面对宫中的风云变幻,她保持了独立的思想与行为。曾有一次,武则天向徐惠请教如何获得宠爱,徐惠以“以色事人,能好几何”告诫她,强调才智的重要性,这句话对武则天后来的成功起到了积极作用。 徐惠不仅才情出众,还具有深邃的政治智慧。她关注百姓疾苦,曾在贞观年间为避免过度修建导致民生困苦,提出建议,劝唐太宗注意民生安宁。这番话令李世民深感佩服,暂停了诸多工程,体现了徐惠的政治远见。 然而,命运却对徐惠并不宽容。唐太宗在贞观23年去世,徐惠悲痛欲绝,最终因病去世,年仅24岁。她在临终时表达了希望早日去世以陪伴唐太宗的心愿,李治为此破例将她葬于太宗昭陵的石室中,永远陪伴在李世民身边。 徐惠不仅仅是唐朝宫廷中的一位才人,她的智慧、才情与独立精神,至今仍为后人称道。
才情出众,智慧与才情并存的唐朝才人徐惠
叨客文史呀
2025-01-22 10:00:04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