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复初的故事充满了历史的沉浮,他的一生像一条波澜壮阔的河流,历经波折,却始终有着一份坚韧的信念。1945年,正值解放战争的关键时期,廖复初作为湖北应城的地主,因其家族对共产党一直有好感,曾多次提供援助,成为了王震率领的359旅的救命恩人。他家的老太太慷慨解囊,向359旅提供了1000石粮食,成为当时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
然而,廖复初的命运并未因此得到好的改变。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廖复初不愿被国民党盘剥,成为了盐矿的自卫队队长,并且在战时积极保护共产党人员。即便如此,战后的风气转变,他最终被冤枉为与国民党有关系,并且被判处无期徒刑。40年后的1991年,廖复初借着当年为359旅借粮的事,写信给国家副主席王震,诉说自己的冤屈。王震看到信中的内容后深感震惊,并下令重审案件。
1991年,当王震亲自介入此事时,廖复初已是年老体弱,无法再享受自由的生活。因没有足够证据支持廖复初的平反,且能够为他作证的人大多已过世,这场漫长的平反之路仍然充满坎坷。然而,廖复初并没有放弃,他通过信件联系到了马希良——一位深知廖家往事的历史学者。马希良深受感动,捧出自己仅有的100元钱,支持廖复初,并帮他联系王震寻求帮助。
经过王震的努力,廖复初终于获得了应城法院的撤销判决,获得了平反与补偿。这个从地主到冤屈犯、再到获得正义的老人,最终看到了自己人生的最后一抹阳光。廖复初的故事是那个年代历史的缩影,经历过风风雨雨,直到最后仍能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公正与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