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解放后,陈毅得知抗日英雄谢晋元的遗孀,带着四个儿女流落街头时,批示:“安排一栋房子,生活上予以照顾,一般费用酌予减免。”
1928年,23岁的谢晋元在好友的婚礼上当伴郎时,结识了小他两岁的凌维诚,两人一见钟情,很快就陷入了热恋。
凌维诚的父亲是上海徐家汇的粮商,他不愿女儿嫁给一个刀头舔血的军人,坚决反对两人交往。凌维诚看似柔弱,其实性格很刚毅,宁肯和父亲决裂,也非谢晋元不嫁。
凌父在和凌维诚冷战了一年多后,态度软化,同意了这门婚事。凌维诚嫁给谢晋元后,夫妻感情一直很好,夫唱妇随。
1937年8月,在88师任团附的谢晋元,随部队开赴淞沪战场。临出发时,谢晋元让怀着身孕的凌维诚带着三个孩子,去广东蕉岭乡下老家躲避战乱。
10月26日,淞沪战事恶化,老蒋在下令前线部队总退却时,点名让88师留在苏州河北岸继续坚守。
88师在闸北已和日军血战七十多天,先后补充了六次兵员,老兵伤亡大半,三个旅长,一个战死,两个重伤。在这种情况下,师长孙元良认为再打下去,只能是全师覆灭,便向长官顾祝同建议留一个团,将师主力撤走。
在顾祝同的斡旋下,老蒋松了口,给孙元良打电话:“给留守的部队配足弹药、补给,坚守一个据点,打出影响。”
说是一个团,孙元良在撤退时,其实只留下了一个加强营(452人),由谢晋元指挥,据守四行仓库,对外号称八百人,“八百壮士”由此而来。
10月27日,日军指挥官得知给他们造成很大麻烦的88师主力在昨夜撤走后,大为恼火,下令占领四行仓库。谢晋元率部奋勇抵抗,激战至傍晚,日军在丢下大量尸体后,放弃了进攻。
当晚,孙元良来电询问战况,谢晋元回电说:“在未完成任务前,决不轻率息忽;待任务完成后,决作壮烈牺牲。”
谢晋元率“八百壮士”和日军激战四个昼夜,打退了二十多次进攻,毙伤数百人后,率残部退入英租界。本来,租界答应谢晋元,让他率部通过沪西去追赶88师,但在日军的威胁下,租界方食言,将谢晋元等人缴械后,关入了孤军营。
凌维诚在谢晋元被软禁在租界后,这个商人家庭出身,从小娇生惯养的女子,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毅然的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她脱下了高跟鞋、不再穿旗袍,以普通妇人的装扮,照顾公婆子女,苦苦支撑着一大家。
1941年4月,谢晋元被日军收买的郝鼎成等四人用短刀暗杀。噩耗传来,凌维诚悲痛欲绝,大病了一场。
身体稍微好转后,凌维诚用借来的路费,辗转前往重庆去见蒋介石。老蒋口头承诺,说等谢晋元的子女成年后,会妥善安置他们的。可现有的困难怎么解决,老蒋却闭口不提。
谢晋元遇害后,被追晋为少将,后来,军政部按照少将阵亡的抚恤标准,给了凌维诚一笔钱。这笔钱算不上多,凌维诚怕坐吃山空,拿来在乡下购买了几亩田地。
凌维诚是大学生,学的专业是音乐,会拉小提琴,钢琴也弹的很好,还有一副好嗓子,但在生活的压力下,她放弃了所有的爱好,成了一个种田的农妇。
单靠几亩薄田,是难以为生的,好在,不时有敬重谢晋元的好心人寄来钱物,让凌维诚一大家人,熬到了抗战胜利。
凌维诚想回老家上海,但囊中羞涩,后在谢晋元昔日同僚的资助下,这才凑足路费,带着子女动身。
一路上,商贩、群众得知凌维诚是抗日英雄谢晋元的遗孀后,纷纷行方便,这让凌维诚大为感动。当凌维诚乘坐的轮船到上海时,“八百壮士”的幸存者在码头迎候,大家见面后,彼此痛哭不止,唏嘘不已。
凌维诚的娘家因战乱早已落败,谢晋元又无兄弟,没有门路的凌维诚,四个子女在想在上海读书,却无人理会。
凌维诚无奈之下,只得去南京找老蒋。老蒋“公务繁忙”,顾不上见凌维诚这类小角色。宋美龄倒是见了凌维诚,给了她一笔钱,并表示会给上海方面打招呼,让关照凌维诚及其家人。
不知是宋美龄忘了说,还是国民党上海市府根本就没当回事,凌维诚的诉求,没有得到任何解决。
国民党货币改革失败后,物价上了天,上海则成为重灾区。凌维诚一家人,要不是有谢晋元在上海旧部的接济,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
上海解放后,凌维诚见入城的解放军秋毫无犯,人民政府一副新气象,便鼓足勇气给市长陈毅写了一封求助信。
陈毅看了信后,很是感慨,批示将吴淞路的一处房子,拨归凌维诚一家居住使用,并特意嘱咐“一般费用酌予减免。”
不仅凌维诚一家,”八百壮士”在上海的幸存者六十多人,也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在人民政府的关照下,凌维诚被安排了工作,有了薪水,她的四个儿女,在毕业后,也都成家立业,有了稳定的工作。
谢晋元是黄埔四期生,遇害后被国民政府追晋为少将,可他身后却很萧条,被国民党广为宣传的“四行仓库八百壮士”,过后也遭到冷落。直到上海解放后,谢晋元的家人们,“八百壮士”的幸存者,才得到了应有的照顾。
凌维诚晚年,曾有人问她怎么看待谢晋元,她说:“我丈夫是个英雄,我为他感到自豪。”(图片:抗战胜利后,凌维诚和“八百壮士”幸存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