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两名越南女子发射火箭弹炸毁我军坦克,罗兴元怒不可遏,随即用喷火枪将她

小娅说知识 2025-01-25 12:52:53

1979年,两名越南女子发射火箭弹炸毁我军坦克,罗兴元怒不可遏,随即用喷火枪将她们烧成焦炭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战争开始仅一天,解放军第42军125师接到命令,配合374团4连攻占越军重点防御区域——谅山附近的大弄村公安屯。 这场战斗,因一辆坦克被炸以及罗兴元的勇猛表现,成为这次战役中的重要片段。 1975年越南完成统一后,这个国家迅速转向扩张政策。在领土问题上,越南对中国的西沙和南沙群岛提出主权要求,违背了其早前的承诺。 同时,越南多次在中越边境挑起事端,1976年越军在法卡山修筑工事,1977年越军特种部队渗透广西宁明县炸毁重要桥梁,导致多名中国平民伤亡。 更令人愤怒的是,越南在1978年驱逐大量华侨,仅上半年便超过16万人被迫流离失所,财产被没收,大量难民乘坐破旧船只逃离越南,造成巨大的国际影响。 与此同时,越南在边境地区修建大量永久性军事设施,部署重型火炮,为进攻中国做准备。最终,1979年2月15日,中央军委下令对越自卫反击战,2月17日战争正式打响。 公安屯战斗前,罗兴元已在攻占203高地的战斗中崭露头角。203高地是谅山附近的重要制高点,越军在此修筑了三层防御工事,交叉火力密布,周围是坚硬的岩石掩体。 我军的长时间炮击难以奏效,第一波进攻受阻,伤亡惨重。 战斗最关键时刻,喷火班班长罗兴元挺身而出。他与战友王录坤协作,带着喷火器冒着枪林弹雨冲至越军暗堡下方。 由于地形复杂,火力点距离地面高达八米,罗兴元让王录坤单膝跪地,将喷火枪架在战友肩膀上进行仰射。 炽热的火焰喷涌而出,将暗堡中的越军瞬间烧成焦炭。随后,罗兴元继续用喷火枪摧毁多个火力点,为部队打开了进攻通道。 203高地的胜利不仅扫清了通往谅山的障碍,更对越军士气造成了沉重打击。 2月18日,我军步兵四连在坦克部队配合下开始攻打越军重兵防守的大弄村公安屯。 越军在此部署了两个边防连和大量民兵,总兵力超过300人,并依托村落修筑了复杂的暗堡网络,形成交叉火力网,阻击我军进攻。 战斗中,坦克部队由于推进速度过快,与步兵脱节。越军利用地形优势,一支民兵小组趁机展开反击。 两名越南女子手持火箭筒从隐蔽处突然现身,对准我军坦克发射火箭弹,直接炸毁一辆63式水陆坦克,车内乘员伤亡严重。 目睹这一幕,年仅20岁的罗兴元内心百感交集。他痛心于战友的牺牲,也愤怒于敌人的冷酷手段。 然而,当他发现袭击者是两名穿着普通民服的女子时,心中不禁掠过一丝迟疑。战前的军令清晰在耳:不可伤害无辜百姓。 但此刻,这些所谓的“平民”却是战友生命的威胁。他很快做出了抉择:这些女子已然成为敌人,为了战友的安全,必须果断出击。 趁着连长组织炮火掩护,罗兴元迅速背起40多公斤重的喷火器,绕到暗堡右侧的火力死角。 他屏住呼吸,在距离暗堡仅四米的位置停下,果断按下喷火枪扳机。火龙呼啸而出,暗堡内的越军和两名女子瞬间被烈焰吞噬,彻底丧失战斗力。 罗兴元的战斗英勇源自喷火兵这一特殊兵种的作战方式。喷火枪是一种近距离武器,其有效射程仅20米,喷射的火焰温度高达2000度,能迅速摧毁暗堡和工事,但也对使用者提出了极高要求。 在公安屯战斗中,罗兴元在四米的极限距离使用喷火枪,冒着被高温火焰和燃料反溅的危险,用自己的生命换来战友的安全。 喷火兵的危险性不仅来源于近距离作战,还包括装备本身的局限性。74式喷火器重达42公斤,携带时机动性差,燃料箱一旦被击中极易引发爆炸。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喷火兵伤亡率远高于其他兵种。尽管如此,他们在攻坚战中的战术价值不可替代,203高地战斗中,喷火兵摧毁了23个暗堡中的15个,为战斗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战斗结束后,罗兴元因多次近距离作战和负伤,被评定为七级伤残。他的肩膀和背部因长时间携带喷火器留下了压伤,部分严重的烧伤更让他在战斗后经历了长期的康复。 回到家乡后,罗兴元继续保持军人本色,投身地方建设,参与退役军人事务,关心战友生活。 他还经常走进学校和社区,讲述自己的战斗经历,用鲜活的故事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他的无畏和奉献成为人们敬仰的榜样。 罗兴元的英雄事迹不仅展现了战士的无畏与勇敢,也揭示了战争中的复杂人性。 他在公安屯战斗中对两名女子的反击,既是一名军人对战友和使命的担当,也是一场人性与职责的抉择。在战场上,正是这些果敢与冷静的瞬间,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战争虽已远去,但罗兴元和喷火兵的故事提醒我们珍惜和平,铭记那些为国家尊严和人民安全奉献一切的英雄。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

0 阅读:170
小娅说知识

小娅说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