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各区县名字的由来 鹤壁市 鹤壁市历史悠久,很早以前就有人类居住。在殷商和战国时期,鹤壁市多次成为国都所在地。 金代时,有人看见有双鹤栖于南山的峭壁之上,改南山为鹤山,山旁的村庄更名为鹤壁,这是鹤壁一词最早见于史书。 建国后,在汤阴县的区域内划出一片地方,成立了鹤壁市。属于省直管市。1986年,鹤壁地级市成立,辖三区二县。2001年,改郊区为淇滨区。 淇河穿城而过,是鹤壁市最重要的河流。 1山城区 1961年设立山城区,因该区地处浅山丘陵区,地势高低错落,犹如山城,故名山城区。 2鹤山区 1974年设立鹤山区,因该域有一座山名鹤山,故名鹤山区。该区位于位于鹤壁市的西北部,是鹤壁市的主要工业区。 3淇滨区 1974年设立鹤壁市郊区,1992年建立淇滨开发区,2001年改郊区为淇滨区,因该域位于淇河之滨,故名。后区划多有调增。 4浚县 浚县在殷商和战国时期称做黎,西汉时设黎阳县和顿丘县。北宋时改为浚州,明初,因人口仅有5000人,降州为县,名浚县。朱棣时改浚县归属大名府,直到雍正帝即位,改属河南省卫辉府管辖。1986年归鹤壁市管辖。至2008年,浚县的两个镇(大赉店镇,矩桥镇)被划旧鹤壁市淇滨区。 5淇县 淇县古称沫邑,殷商后期,定都于此。纣即位后,四处征伐,在讨伐东夷后,以天子朝举天兵,夕奏凯歌之意更国都名为朝歌。 春秋时,更名朝歌邑,为卫国国都。汉兴,刘邦在此设立朝歌县。隋末,废朝歌县,建卫县。元时置淇州,明初降淇州为淇县。1949年,淇县解放。1986年,淇县划入鹤壁市管辖。 淇县的得名与淇水有关,《诗经卫风》中“淇水汤汤,渐车帷裳“。不过大多数人认为还是朝歌好听,大家以为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鹤壁市各区县名字的由来 鹤壁市 鹤壁市历史悠久,很早以前就有人类居住。在殷
丁仪聊趣事社会
2025-01-25 18:49:50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