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各区县名字的由来 商丘市 商丘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殷商建立,始都商丘南的虞城。周兴后,封殷商后裔于此,建立宋国。秦时置荡郡和陈郡。汉立封梁国。七国之乱时,梁王刘武凭借雎阳的高墙坚城,为平叛立下了大功。 三国时期改梁郡,隋置宋州。北宋升商丘为应天府,为四京之南京,有著名的应天书院。 金改应天府为归德府。元明清沿袭。1928年名商丘,关于商丘的来源,说法有三:一是说此地为商人的主要活动区域,故名。二是商丘是商人的发源地,故名。三是说“商丘”是“帝丘"的误写。 商丘是一座古城,保护工作做的很好,非常值得一游。 1梁园区 汉景帝之弟刘武封梁国,在此地修梁园,招揽天下名士,谈诗作赋。北宋时,此地为皇室皇家国林的所在地,也名梁园。1997年设立梁园区。 2雎阳区 睢阳为上古时最著名的帝都,秦统一后,置雎阳县。后历梁国,梁都,宋州,归德府等等名称。1997年置唯阳区,因该地处于雎水北岸,故名雎阳。 3永州市 秦在此置芒县,郝县,砀县,后多有改易,隋大业六年,置永城县。永城之名来源有三:一是隋炀帝修筑大运河,沿岸筑城,永城为其中之一,因为城池位置较高,屡遇水灾而城不破,故名。其二是炀帝乘船去扬州观“琼花“,见四处水灾泛滥,唯此城安然无恙,做诗曰“四野尽波澜,此城独永固”。三是甲骨文记载,攸地之永指的就是今永城。 4:夏邑县 古为虞地,秦置栗县。因该域地势低洼,北魏时改下邑县。金兵南侵后,下邑亦在其统治之下,因金人统治残暴,下邑人刘华夏率民反抗,攻下县城,更其名为夏邑县,沿用至今。 5:柘城县 夏称“株野”,商名“秋地”。秦置柘县,因该域有一条大沟,沟两侧柘树遍布,故名。隋时改柘城县,迄今已有近1500余年历史。 6虞城县 禹封舜子商均于此,号有虞。建虞国,秦统一后置虞县。开皇十六年,改虞城县。1954年与谷熟县合并后,仍名虞城县。 7宁陵县 远古时为葛地,是葛天氏的生息藩衍之地。葛天氏在中国音乐,舞蹈,诗歌,戏剧,建筑,纺织上有创制之先。 禹治水时,葛天氏后人伯益协助治水有大功,禹欲以帝位相禅,伯益不受而逃。启建夏后,感念伯益不受之功,封其次子飞廉于葛地,为葛伯,建葛国。 春秋时期,宋灭葛。战国时期,属魏国,为信陵君的封地,改宁邑为信陵邑,秦统一后,仍为宁陵城,汉武时设宁陵县。 春秋时此地战乱颇多,人民希望生活安稳,在此建宁邑。战国末期,魏公子咎封宁陵君,在此建其封邑。这是宁陵名字的开始。 8:民权县 春秋时属戴国,宋国。秦置谷县,外黄县。汉改考城县。1928年冯玉祥划睢县,杞县各一部分成立民权县(取中山先生三民主义之民权而名),1956年又划睢县和兰考各一部分归于民权,1997年,民权归商丘市管辖。 9:雎县 古有雎水,因水得名。秦置襄邑县,宋时升为拱州,金代改为雎州。民国时降为雎县。 睢县历史悠久,有“千年古县,百载州府”之称。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商丘各区县名字的由来 商丘市 商丘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殷
丁仪聊趣事社会
2025-02-02 13:52:25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