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2月的一天,位于杭州西湖西泠桥畔的苏小小墓被挖开,但令在场所有人感到惊讶的是,墓室竟然是空的,不见任何棺椁和尸骨遗存,唯一一件陪葬品则是粉红缎地绣花夹衣。至此流传千年的苏小小墓之谜终于被破解,原来苏小小只是传说中的南朝名妓,经过徐陵,李贺,白居易,温庭筠,徐渭和袁宏道等历代文人的演绎,才逐渐成为凄美爱情的象征和寄托。 1964年,中国的政治形势可谓风云变幻。毛主席刚刚发动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党内斗争也逐渐白热化。就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杭州西湖边竟然发生了一件离奇的事儿——有名人的坟墓被挖开了。 要说这个杭州西湖,从古到今都是一个风水宝地,更是文人雅士的墓葬聚集处。苏东坡、岳飞、于谦等历史名人长眠于此,其中最为神秘的就要数那座已经流传了上千年的苏小小墓了。关于小苏小小的种种传说,在杭州这个美丽的地方可以说是无人不晓。 据当时的亲历者回忆,这天照例是要修缮一下西湖的几座古墓的。谁承想,当工人们刨开了苏小小墓的土层时,居然发现里面空空如也,没有棺木,没有遗骨,有的只是一件绣花夹衣静静地躺在墓底。众人面面相觑,百思不得其解。 苏小小到底是何许人也?真的葬在西湖吗?她的生平是否只是杜撰出来的爱情故事?一时间,这些疑问萦绕在所有人的心头。就这样,一个尘封多年的秘密终于在这一天被揭开了。人们终于意识到,原来小苏小小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个虚幻的影子,但是她的爱情故事却被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传颂和发扬光大。 小苏小小的传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朝时期编撰的《玉台新咏》。书中描绘了这位名妓的动人风姿,塑造出一个才貌双全、天生丽质的形象。唐朝大诗人李贺更是用诗句"西陵下,风吹雨",将苏小小比作幽魂,永远飘荡在西泠桥畔。 到了宋朝,"诗仙"白居易出任杭州太守后,也为苏小小墓题诗立碑,让她的爱情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诗人辛弃疾、清代戏剧家李渔的笔下,无不洋溢着对苏小小悲欢离合的喟叹和怜惜之情。就这样,一个原本空墓的苏小小,却成为了杭州西湖畔一段千古绝唱的化身。 墓室里没有棺椁和遗骨,这一惊人的发现震惊了所有人。大家都在猜测,难道小苏小小真的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吗?那这座墓又是怎么来的呢? 随后,考古队在墓室中找到了一件粉红色的绣花夹衣。这件衣服的做工非常精美,料子也十分名贵,一看就知道是宫廷才用得起的高档货。专家研究后认为,这应该是清代乾隆年间产的织物。 那么问题来了,南朝时期的苏小小,怎么会有一件清朝的衣服呢?原来啊,据乾隆年间的文献记载,当年乾隆下江南时,曾经下令修缮过苏小小墓。当时为了表示对这位古代名妓的崇敬,特意赠送了一件宫廷才有的高档夹衣,算是陪葬品。 可是,如果苏小小只是个虚构的人物,那这座墓是为谁而建的呢?历史学家查阅了大量的古籍,发现南朝时期并没有叫"苏小小"的人。倒是在唐代诗人的作品中,苏小小开始频繁地出现。 最先给苏小小赋予传奇色彩的,是南朝宋代的大诗人徐陵。在他编撰的《玉台新咏》中,苏小小被塑造成一个美貌绝伦、才华横溢的名妓形象。徐陵笔下的苏小小,不仅能歌善舞,还能吟诗作赋,简直就是男人心中的梦中情人。 到了唐代,诗人李贺和白居易又给苏小小的故事添油加醋。李贺笔下的苏小小成了一个冷艳高洁的"女鬼",飘荡在西泠桥边,等待着她的心上人。白居易则赋予了苏小小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讲述她如何为爱殉情,又如何在阴阳两隔后化作幽魂。 宋代以后,苏小小的爱情传奇被越来越多的文人演绎发挥。尤其是南宋时期的温庭筠,他笔下的小苏小小更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到了明清,呐喊"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徐渭,更是将苏小小的形象推向高潮。 历史学家综合分析后认为,南朝时期并没有真正的苏小小其人。这个人物形象很可能是后世文人集体想象的结果,大家以讹传讹,每个人都添枝加叶,最后编撰成了一个动人的传奇。而杭州的苏小小墓,则是后人为了纪念这个虚构的文学形象而建造的。 虽然苏小小只是一个虚构的文学形象,但是她的爱情故事却深深地影响了后世。从唐代开始,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都在为苏小小的传奇续写新篇。久而久之,苏小小就成了凄美爱情的化身,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和追求。 在民间,苏小小的故事也广为流传,成了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谈资。老百姓们对苏小小的同情和敬仰,俨然已经超越了她是否真实存在的问题。在他们心中,苏小小就是一个为情所困、为爱付出一切的可怜女子。 文人笔下的苏小小形象,随着时代的推移也在不断演变。唐代诗人塑造的是一个飘逸出尘、仙气十足的"女鬼",宛如一缕清风,一道闪电,转瞬即逝。宋代诗人笔下的苏小小则充满了儒家"情"的意蕴,她的爱情故事成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最好注脚。
1964年12月的一天,位于杭州西湖西泠桥畔的苏小小墓被挖开,但令在场所有人感到
熹然说历史
2025-01-28 01:05:36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