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葡萄牙想要归还澳门,但周恩来总理看完条件后,却当即表示拒绝。 要说起葡萄牙侵占澳门这段历史,还得从明朝中叶说起。当时葡萄牙海商来到澳门,打着通商的名义,千方百计想在这里落脚。 葡萄牙人先是跟当地官员套近乎,请客送礼、花言巧语。渐渐取得官员信任后,他们厚着脸皮提出想在澳门住下来。当时明朝官员图个清静,就答应让葡萄牙人暂时在澳门居住,没想到这一住就是几百年。 葡萄牙人得了便宜还卖乖,他们强词夺理,硬说澳门是皇帝送给葡萄牙国王的礼物。明朝官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想着只要葡萄牙人老老实实交租,倒也不是什么大事。谁知道葡萄牙人逐步侵蚀澳门主权,在澳门修炮台、驻军,将这里变成了他们远东殖民地的基地。 到了19世纪,葡萄牙在澳门已经占尽了便宜。1845年,葡萄牙厚颜无耻地宣布澳门为"自由港",以此为借口,不再向中国缴纳地租银。有了葡萄牙殖民者的保护伞,更多外国商人涌入澳门,他们在这里大肆走私,给中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面对葡萄牙的一系列无赖行为,清政府却软弱无力,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捍卫国家主权。1887年,腐败的清政府被迫与葡萄牙签订种种不平等条约,正式将澳门"割让"给葡萄牙管理,主权沦丧。 在葡萄牙占据澳门几百年后,20世纪60-70年代,他们在非洲的殖民地纷纷爆发独立运动。葡萄牙在国际上越来越孤立,在国内也面临巨大压力,维持澳门殖民统治的代价越来越高。 1974年,葡萄牙爆发了"四二五革命",推翻了统治葡萄牙几十年的独裁政权。新上台的葡萄牙政府为了摆脱殖民主义的包袱,主动提出放弃在澳门的主权,把澳门归还给中国。 但让葡萄牙没想到的是,当时的中国政府并没有立即接受他们的提议。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当时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后期,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尚不稳定,接收澳门恐怕力有不逮。 其次,中葡当时还没有正式建交,外交关系比较冷淡。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紧张,港澳实际上成了中国联通世界的重要窗口。中国政府担心,贸然收回澳门,反而会影响与西方国家的经贸往来。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中国政府还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来处理收回澳门后的种种问题。与香港不同,澳门经济规模较小,社会制度与内地差异很大。如何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又保持澳门的社会经济稳定,是一个需要审慎考虑的问题。 所以尽管葡萄牙主动提出归还澳门,中国政府却没有立即接受。直到1982年,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和平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港澳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提供了一条创新之路。 "一国两制"的提出,让中葡双方重新燃起了谈判的希望。中国政府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大局出发,审时度势,耐心等待时机。而葡萄牙政府也逐渐认识到,必须以更加务实的态度面对澳门回归大势。双方最终走到了谈判桌前,为和平解决澳门问题创造了条件。 尽管葡萄牙表示愿意归还澳门,但谈判的过程却充满了波折。中葡建交谈判本来已经取得突破,但就在签署建交公报的前夜,葡萄牙却突然反悔,一度让谈判陷入僵局。直到1979年,中葡两国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建交后,中葡围绕澳门回归问题展开了一系列谈判。1986年,双方在北京举行会谈,原则上同意澳门应该在2000年前回归中国。但让中方没想到的是,葡萄牙总统却在事后公开否认这一谈判结果,再次让中方感到不满。 葡萄牙的出尔反尔,反映出他们在澳门问题上的犹豫和矛盾。一方面,葡萄牙已经认识到,澳门回归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但另一方面,葡萄牙又想尽量延长在澳门的统治时间,以从中渔利。 他们幻想,如果澳门回归时间推迟,等到香港回归后,不少外资会从香港转移到澳门,葡萄牙就能从中获得更多利益。所以在谈判中,葡萄牙总是想方设法拖延澳门回归的时间,提出种种无理要求。 面对葡萄牙的阳奉阴违,中国政府始终保持了高度耐心和克制。通过反复磋商,中方坚定地向葡方表达了维护国家主权、实现澳门在本世纪回归的决心。同时,中方也向葡方保证,在"一国两制"方针下,澳门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不会改变,葡方的利益会得到照顾。 经过多轮谈判,葡萄牙终于接受了现实。1987年,中葡双方签署了《中葡联合声明》,确认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这比香港回归整整晚了两年半,足见谈判之艰难。 1999年12月20日零时,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当五星红旗在澳门上空冉冉升起,全场高呼"澳门回归了!"那一刻,中华民族洗雪了百年耻辱,澳门踏上了"一国两制"的康庄大道。 澳门回归不仅标志着中国收复失地的历史使命得以完成,也昭示着葡萄牙殖民帝国的彻底瓦解。在20世纪最后一个月,在世纪之交,中国人民以自己的智慧和决心,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1975年,葡萄牙想要归还澳门,但周恩来总理看完条件后,却当即表示拒绝。 要说
熹然说历史
2025-01-28 01:05:37
0
阅读: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