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年11月14日,都柏林布罗德斯通火车站一片繁忙,可首席出纳员乔治·利特尔却不见踪影。同事们撬开他办公室的门后,眼前的景象令人毛骨悚然! 乔治·利特尔的尸体躺在办公桌下的血泊之中,喉咙被割破,身旁散落着数千英镑的金银,显然是他正在清点的财物。现场门是锁着的,钱财却大多还在,这是抢劫还是仇杀?一时间,各种疑问在众人心中盘旋。 起初,警方因现场诡异状况,怀疑乔治·利特尔是自杀。但验尸结果表明,他绝无可能自杀,都柏林大都会警察局随即展开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为复杂的谋杀案调查。作案手法和动机很快有了初步推断,可确定凶手身份却成了难题,警方为此展开了长达数月的艰苦侦查。 案件发生后,整个都柏林都为之震动。在当时,这样的暴力犯罪在都柏林极为罕见,自然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关注。彼时英国正处于“谋杀狂热”时期,像鲁杰利投毒者威廉·帕尔默的审判和处决等备受瞩目的案件,让凶杀案成为全国焦点。 维多利亚时代的报纸编辑深知谋杀案是吸引读者、击败对手的绝佳机会,都柏林火车站谋杀案也不例外,各媒体竞相报道,死因调查和审判的每个细节都被详尽披露,报纸甚至用整版篇幅刊登法庭逐字记录。 然而,负责调查此案的奥古斯塔斯·盖伊警司采取了“秘密”调查策略,禁止手下与媒体沟通,只有他自己有权与记者交流,且只透露极少信息。这在当时是非常新颖的做法,让试图报道此案的记者们十分不满,他们抱怨警察的调查工作神秘莫测,一无所获。 尽管警方保密严格,爱尔兰的犯罪记者们还是凭借机智获取了不少信息。比如《自由人报》对案件细节的报道相当准确,仿佛他们在侦探队伍中有内线。后来在都柏林国家档案馆,又发现了大量的警方采访记录、政治家与侦探的私人信件等,证实了调查核心圈子里确实有人向媒体泄露敏感信息。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将目光投向了帕特里克·马洪。帕特里克·马洪是个在都柏林底层社会摸爬滚打的人物,有着小偷小摸的前科,还与当地一些地下赌博团伙有密切关联。他嗜赌如命,长期深陷债务危机,急需一笔钱来偿还赌债。 案发前一段时间,马洪频繁在火车站附近出没,行为十分可疑。警方通过对火车站周边人员的走访,以及对马洪社交圈子的调查,发现他在案发当晚行踪诡异,且与乔治·利特尔有过间接接触。 警方还发现,马洪在案发后突然有了一笔不明来历的钱,虽然数额不大,但对于深陷债务的他来说,这笔钱的出现十分蹊跷。种种迹象表明,马洪有着重大的作案嫌疑。 警方在掌握了足够的证据后,将马洪逮捕。在法庭上,控辩双方展开了激烈交锋。辩方试图为马洪开脱,提出各种疑点和假设,但检方凭借扎实的证据,包括证人证言、现场痕迹以及马洪案发前后的异常行为等,一步步揭露了他的犯罪事实。最终,马洪被判定有罪,被判处了死刑
1856年11月14日,都柏林布罗德斯通火车站一片繁忙,可首席出纳员乔治·利特尔
清风扶柳
2025-01-31 14:34:24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