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钱学森在研发东风2号导弹时,发现射程不够,几乎所有人都建议要多加助燃

老阿七说史 2025-02-07 17:50:50

1964年,钱学森在研发东风2号导弹时,发现射程不够,几乎所有人都建议要多加助燃剂。不料,一个小伙子站起来说:“不能加,一滴都不能加!而且要减少600kg助燃剂才行。”此话一出,全场一片哗然,可钱老却立刻陷入沉思。 东风一号的发射成功给了国家很大的信心,中国有了自己家里研制的导弹,这对于当时军工企业落后的国家来说是很大的激励。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科研专家们开始向更大射程、更具威力的导弹发起挑战,东风二号的研发寄托了众人的期望。 东风一号发射成功仅两年之后,钱学森带领着导弹团队开始了东风二号的首次飞行试验。导弹刚飞出去一分钟零九秒,就出现了异常的波动,原本飞在天上的导弹,在距离发射点不远的地方爆炸了。 当时的研究团队要说不是失望是不可能的,他们在发射之前已经经过了无数次测算,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聂荣臻将军鼓励大家,谁也不用为失败受到谴责,大家要团结一致找出失败的原因,钱学森第一时间带领着科研人员在导弹爆炸现场勘察。 东风二号残留的每一块导弹碎片都被带回研究基地,大家都想找出到底是为什么让东风二号折戟沉沙。 钱学森当时提出了一个口号,要把问题消灭在地面上,导弹下一次发射时要清除所有的疑点,带着这样的决心,科学家们再次投入到研究中。 当时大家排除了众多故障,但是在导弹射程上一直无法突破。东风二号相对于东风一号来说是一次升级,是中国第一次自主研制中近程对地导弹,意义非凡。 导弹团队设计的目标射程是1000公里,然而按照现在东风二号的数据推演,到不了1000公里导弹就会落地。 关于如何提高导弹射程的会议开了好几次,大家众说纷纭,有说增加导弹燃料的,有说环境温度影响的,会议陷入了停滞。 这时候一位年轻的中尉站起来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他建议反其道而行之,减少火箭的推进器内的燃料。 “经过计算显示,如果从导弹内部卸掉600公斤的燃料,那么导弹就能准确命中目标。”说话的人叫王永志,他是火箭和导弹方面的专家。 不过在会议中的经验丰富的科研学者面前,王永志还只是一个年轻研究者。王永志虽然年轻,却绝不莽撞,他提出要减少火箭燃料是有科学依据的。 当时天气炎热,沙漠里的日照程度尤其强烈,这样的环境也影响到了火箭的推进剂密度,由于温度高,推进剂密度变小,对发动机的作用也跟往常的认知不同。 那时候普遍觉得导弹无法命中是因为能量不够,大家考虑的都是如何增加动力的方法,王永志的想法似乎有些天马行空。 王永志是经过仔细计算才提出意见,虽然会议上没有得到认同,可是他还不想放弃,于是主动找到了技术总指挥钱学森。 钱学森非常重视年轻人的想法,因此请王永志将自己减少燃料的理由详细的说一说,王永志从头到尾分析了一遍,等着钱老的判断。 听完王永志的话,钱学森眼前一亮,困扰他多日的难题突然有了出路,钱学森沉思了一番,大力地拍了拍王永志地肩膀,“小伙子,有前途!” 他当即叫来了相关负责人,将王永志的想法摆了出来,让大家一起紧急研究,这些都是专业知识过硬的科学家,经过一番思考,很快弄清了这个逻辑上的盲点。 最后导弹发射的时候,按照王永志的想法卸掉了一些燃料,导弹果然准确无误的命中目标,成功完成了飞行试验。 王永志的逆向思维得到了钱学森的赏识,他很快就被赋予重任,成为了载人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大胆猜想,小心求证,是中国科学家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钱学森老前辈的教导始终鼓舞着王永志日后的工作,在他主导载人航天工程的时候,始终不忘激励年轻人创造。 钱学森提出的“把故障消灭在地面”成为了每一位航天人的准则。在钱学森生日的时候,王永志还将一个微型的神舟飞船模型和贺卡一起,送给了为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钱学森。 参考资料:王永志:“伯乐”钱学森指导我一生发布时间:2004-03-04中国科学院

0 阅读:2
老阿七说史

老阿七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