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9年,公主和驸马正在亲热,一位宫里的嬷嬷突然推开房门,将衣衫不整的驸马当场揪了出去。回头她对贵妃告状说:“娘娘,公主私自跟驸马……了,她也忒轻浮了吧?” “驸马”这一词汇最初并非指代皇帝的女婿,而是一个与马车有关的官职名称。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先秦及两汉时期,那个时代的皇帝出行多乘车,而为了掩人耳目,保证皇帝的安全,常常会派遣一些“副车”,以混淆视听。这些副车并非用于实际出行,而是专门为保护皇帝的行踪设置的。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迷惑敌人,皇帝的车驾旁还设有替身,借此来掩盖皇帝的行踪,防止刺客或敌人对其进行攻击。在这种背景下,除了皇帝的“正车”之外,其他的“副车”便被称为“附马”或“副马”,这也为“驸马”一词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在《说文·马部》中,有对“附”的定义:“附,副马也。”此解释指的是在驾车过程中,除了正驾车外,所有其他的马匹均可视为副马,因此“驸马”的最初含义便是指这些副马,而非与皇帝女婿直接相关的身份。古代皇帝为了保密和防范风险,设计了这一复杂的出行机制,而这个举措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权力与安全的高度重视。 秦朝时期,张良在博浪沙阻击秦始皇时,只击中了秦始皇的副车,令秦始皇侥幸逃脱。这一事件无意间展示了副车的重要性,也进一步加深了“副车”作为“附马”一词在历史中的意义。到汉武帝时期,“驸马都尉”这一官职的名称开始出现,最早见于《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在这一时期,皇帝的近侍中,掌管正车的官员被称为“奉车都尉”,而掌管副车的官员便称为“驸马都尉”。 “驸马都尉”的设立和发展,与皇帝女婿的身份逐渐联系在一起。最初,这个职位并没有与皇帝的女婿直接挂钩,但随着历史的推移,尤其是东汉明帝刘庄时期,“驸马都尉”这一职位逐渐与公主的丈夫这一身份密切相关。公元72年,东汉明帝的妹妹刘红夫被册封为馆陶公主,她的丈夫便是担任驸马都尉的韩光。这标志着“驸马”一词首次与皇帝女婿的身份合二为一,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名副其实的驸马爷。 到了三国时期,“驸马”一词依然没有固定指代皇帝女婿。例如,曹操非常赏识的郑浑,在曹丕称帝后被任命为侍御史,并加封为驸马都尉。然而,这里的“加”字说明,此时的“驸马都尉”更多是一个荣誉头衔,而非专指公主的丈夫。诸葛亮的两个儿子中,养子诸葛乔没有娶公主,但被授予了驸马都尉,而亲生子诸葛瞻娶了公主,同样也被授予了驸马都尉。因此,三国时期,驸马都尉依然是一个带有官职性质的头衔,并未完全与皇帝女婿的身份绑定。 到了西晋时期,“驸马都尉”这一职位才真正与公主的丈夫紧密相连,成为公主丈夫的专属头衔。如杜预、桓温、何偃等人都曾获得这一职务,这一时期,“驸马”才真正成为皇帝女婿的代名词。北宋王钦若在《册府元龟》一书中指出:“至晋乃专拜尚公主者也”,明确了驸马都尉一职的这一转变。 在中国古代,皇帝对后宫的权力控制常常影响着整个帝国的政治格局。驸马这一职位,作为与皇帝女婿密切相关的官职,承载着特殊的象征意义。作为公主的丈夫,驸马不仅在家庭中拥有尊崇的地位,在政治上也往往是皇帝信任的亲近人物。虽然最初“驸马都尉”仅是一个负责管理副车的官职,但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在东汉及其后的朝代,这一职务逐渐成为了公主丈夫的专属职位,成为一种政治与家庭关系交织的象征。 万历三十七年的春天,紫禁城内发生了一件令人哗然的事。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七公主朱轩媁的寝宫内突然传出一阵喧闹。管家婆梁盈女怒气冲冲地推开房门,将衣衫不整的驸马冉兴让拖了出来。这位嬷嬷随即赶往郑贵妃处,状告公主私会驸马的"不检点"行为。这一场风波,揭开了明朝宫廷中一段鲜为人知的秘辛。 在这件事发生之前,明朝早有一个更为悲惨的案例。神宗的同母妹妹永宁公主,就因这样的规矩断送了婚姻。她的驸马梁邦瑞因为无力支付见面的"规费",竟被宫中的管教人员毒打一顿。这位年轻的驸马郁郁而终,留下公主一人孀居。更令人唏嘘的是,当永宁公主去世时,宫女们发现她竟然还是处子之身。十二年的婚姻,竟成了一场空。 这样的悲剧源于明朝对公主婚姻的严苛管制。按照祖制,公主出嫁时必须派遣老宫人担任管家婆,统管内务。这些管家婆往往倚仗权势,对驸马百般刁难。驸马想要见自己的妻子,必须先向这些人献上重金。这种制度让许多风华正茂的公主和驸马苦不堪言。这样的制度,让原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新婚夫妻被生生拆散。
古代宫女进宫前要用小锤子敲击腹部使子宫脱落,让宫女丧失怀孕能力后才能进宫?历史上
【1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