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49年,李世民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看着25岁貌美如花的武则天,不放心地问道:

文山聊武器 2025-02-11 18:51:52

公元649年,李世民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看着25岁貌美如花的武则天,不放心地问道:“朕死了之后,你当如何?”聪明的她,只回了八个字,便保全了性命,最终成就了一番霸业。 天色将晚,贞观二十三年,此时的大唐皇帝已是奄奄一息。 他突然传召了一位二十五岁的才人武则天前来,目光灼灼地望着这位年轻貌美的女子。龙榻前的对话意味深长,李世民问道:"我走了以后,你当如何?" 武则天不疾不徐地回答道:"青灯古佛,了却余生。" 李世民听后长舒一口气,仿佛放下了心中的一块大石。 在这之前的几年里,一个预言在朝野上下暗暗流传:"帝传三代,武代李兴。"这个预言最早来自著名相士李淳风的占卜。 李淳风在一次夜观星象时发现异常天象:太白星升起,紫薇星却落下。经过详细推演,他得出了这个震惊朝野的预言。 预言的内容很快传遍长安城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百姓们私下议论纷纷,猜测这个将要代替李唐的"武"究竟是谁。 这个预言传到李世民耳中后,他立即暗中召见李淳风询问真伪。面对李世民的追问,李淳风神情凝重地默认了这个预言。 为了确认这个可能威胁江山社稷的"武氏"究竟是谁,李世民开始在朝中暗中调查。他特意设宴招待朝中武将,希望从中发现端倪。 一次酒宴中,一位名叫李君羡的将领提到自己有个别名叫"五娘子"。这个发音与"武"相近的称号立即引起了李世民的警觉。 随后,李世民以各种理由将李君羡革职流放。不久后,御史台弹劾李君羡与道士勾结,意图谋反。 经过秘密调查证实此事后,李世民立即下令处死了李君羡。但即便如此,李世民仍然对预言耿耿于怀。 后宫中的武则天也进入了李世民的视线范围。为了以防万一,他让李淳风专门为武则天卜算。 李淳风的结果却出人意料:"此女可保大唐三百年伟业。"这个说法让李世民陷入了两难境地。 一度,李世民甚至动了杀光武姓之人的念头。但李淳风告诫道:"天之所命,人不能违。"这番话最终让李世民打消了这个想法。 时光流转,直到贞观二十三年,躺在龙床上的李世民仍惦记着这个预言。 李世民驾崩后,武则天遵照承诺削发为尼,进入感业寺。 然而,在她入寺期间,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博弈正在展开。 在李世民在世的最后几年,太子李治经常入宫探望父亲。期间,他与武则天有过多次接触,对这位才华出众的女子留下深刻印象。 李治继位后不久,一次去感业寺为父皇进香时,再次遇见了武则天。 这场重逢被时任皇后王氏看在眼里。王皇后认为可以利用武则天来牵制萧淑妃,便主动向李治提议将武则天召回宫中。这个建议正中李治下怀。 永徽三年,武则天重返宫廷。 她开始积极参与后宫争斗,展现出高超的政治手腕。 随后发生的"废王立武"事件,成为武则天权力之路上的重要转折点。她成功废黜了王皇后,打击了支持王皇后的关陇贵族集团。 不久之后,她又设法除掉了萧淑妃,彻底清除了后宫中的主要竞争对手。 李治很快就立武则天为皇后,并下诏昭告天下。诏书中称"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 与其他皇后不同,武则天并不满足于后宫之主的身份。她开始逐步参与朝政。 李治对武则天极为信任,常常在处理政务时征询她的意见。渐渐地,朝臣们发现,要想得到皇帝的认可,必须先获得武后的首肯。 武则天的影响力从后宫扩展到朝堂,她与李治共同处理政务的情况越来越多。朝臣们开始称他们为"二圣"。 到了李治晚年,由于身体欠佳,朝政大事基本都由武则天处理。此时的她已经完全掌握了大唐的实际权力。 公元690年,武则天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周。她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 作为统治者,武则天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为大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科举制度的改革是武则天执政时期的一大亮点。她在科举中增设了武举科目,打破了文官独大的局面。 同时,她还大力提拔寒门学子,不拘一格选用人才。这种做法有效打击了世家大族对科举的垄断,为更多普通人才提供了上升渠道。 在中央集权方面,武则天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皇权的措施。她设立了酷吏制度,严厉打击反对势力。 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她多次调整州县建制,增派监察御史。这些措施有效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在经济政策上,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多次减免赋税,推行均田制。 她还注重发展商业和手工业,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在她统治时期,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 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大唐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后人将这一时期与贞观之治相提并论,称之为"政起开元,治宏贞观"。 然而,作为一位女性统治者,武则天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的男权思想根深蒂固,许多人难以接受一个女人坐在帝位上。 为了巩固统治,武则天不得不采取一些严厉的手段。她建立了特务机构,严惩反对者,这些做法招致了后人的诸多批评。 在武则天去世时,她为自己留下了一块无字碑。

0 阅读:141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