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十一年,即1885年,清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官府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在江苏无锡,有一位名叫烂橙子的农民,因力大无穷且不愿受官府欺压,多次拒绝缴纳田税,甚至与官差发生冲突。烂橙子以其英勇无畏的性格,在乡间赢得了“大力士”的称号。
一日,烂橙子因反抗官府而被巡抚大人派兵追捕。为躲避官兵,他被迫躲入太湖之中,白天口含芦管潜入水下,夜晚才浮出水面觅食。如此这般,烂橙子在太湖中躲藏了七天七夜,官兵始终未能找到他的踪迹。
然而,第八天清晨,一位渔民在太湖捕鱼时,见水中冒泡,误以为是大鱼,便猛地掷出鱼叉。不料,鱼叉竟扎中了一个漂浮在水中的烂橙子,将其扎破,汁水四溢,染红了周围的水域。渔民将烂橙子拉上船后,才发现自己闹了个大乌龙。而此时的烂橙子,早已不知去向,仿佛融入了太湖的波涛之中,成为了一段传奇。
烂橙子的故事在乡间流传开来,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他以一己之力对抗官府,展现了普通农民的英勇与智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烂橙子的传奇经历,成为了后人铭记的一段历史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