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州市各区县名字的由来 毫州市 毫州古属南毫故地。毫是商汤故里,殷之故都。 毫州是华佗,曹操的故乡,是中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 1谯城区 秦灭楚后,在此地置谯县。唐时改为毫州,2000年毫州县改名为谯城区。 西周时称焦地,后改为谯地。秦时置谯县,唐升级为谯郡。因此地自古以来就以谯为名,所以在设区时名叫谯城区。 谯城区是道家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医药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2:利辛县 1964年,设利辛县,因其县治位于利辛集,故名利辛县。 春秋时属于胡子国,州来国。秦时属汝阴,下蔡县。明清时属毫州,寿州,蒙城,颍州。1964年,国务院析阜阳,涡阳,蒙城各一部分,设立利辛县。 利辛县是著名的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 3:涡阳县 因该地处于涡河之北,故名涡阳,北魏黄兴元年(467年),改山桑县为涡阳县,这是涡阳名称的开始。 西周在此封陈国和胡国,秦时属毫,铚,相。北魏设涡阳县,后改县为郡,州。隋改名为肥水县,1864年,同治帝从毫州,蒙城,阜阳,宿州各析一部分区域设立涡阳县。这是现代涡阳县的版图来源。 涡阳县文化底蕴深厚,位于淮北平原的核心区。经济发达。是全国绿化模范县。 4:蒙城县 涡河古称蒙水,因县治在蒙水之畔,故称蒙城。汉高祖刘邦首置梁国蒙县。唐朝中叶,改山桑县为蒙城县,名称沿用至今。 古称漆邑,汉属蒙县,山桑县。唐改蒙城县。雍正年间,划西阳集以西区域,归涡阳县。 蒙城县是一个人口大县,也是文化大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南巡的时候,乾隆发现运河淤泥沉积,漕船通行缓慢,便在扬州召见河工。然后当着众
【19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