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各区县名字的由来 吕梁市 因吕梁山从北到南贯穿全市,故名。 1:离石区 北川河古名离石水,穿该区域的东北境而过,故名离石,西汉首设离石县。 战国时期属赵,名离石邑。西汉设离石县,唐升为石州。民国初,降为永宁县,不久,复名离石县。1954年与方山县合并,称离山县。1960年,析出中阳县。1996年撤县设市,2003年划市为区。 离石区是吕梁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华北通往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 2:中阳县 中阳县位于吕梁山西麓的中段,二山夹一川,区域大部在河的北面,故称中阳。 战国时期,赵国在此建中阳邑。西汉首设中阳县。北周时分设平夷县,宁乡县。隋合二为一,称平夷县。金改回宁乡县。1914年,因湖南省也有宁乡县,且与乡宁县易混,遂复中阳之名。建国后,曾短时划入离石县,不久就复置,至今不变。 中阳县的剪纸,黑木耳,都驰名天下。 3:交口县 1971年国务院设立交口县,因其县治处于交口镇,而得名。 春秋时期属蒲地,汉属蒲子县。唐置温泉和高堂县。元废县,其域归入孝义,灵石,隰州。建国后属孝义县,1971年析出,成立交口县。 交口县物产丰富,但交通方面亟待提高。 4:交城县 在县城古交以西的地方有座汉代的古城名叫交城,故隋设交城县,亦含有孔水、汾河相交于此,建城而居的意思。 古属北唐地,汉属晋阳县和大宁县。公元596年置交城县,迄今1400多年。 交城县文化深厚,集中了中国上古时期各个时代的文化缩影。 5:兴县 金朝郭文振(时任晋阳公)在1218年上书朝廷,在此地设兴州,以其地潮民艰,取“兴旺,兴盛"之意。明初,降兴为县。 西汉为汾阳县,北齐置蔚汾县,隋改临泉县。金建兴州,明设兴县。 兴县面积3168平方公里,是山西省面积最大的县。物产丰富,经济发展的也不错。 6:岚县 因其境内有岢岚山而得名,亦包含有此地山高风大,山间雾气蒙蒙之意。 古为北方少数民族居住区,汉属汾阳县。北魏置岢岚县和岚州。明初降岚州为岚县。 岚县是国家园林城市和马铃薯(美食)之乡。 7:临县 以县治东临湫水,始置临水县,元改临州,明初降为临县。 西汉设陵水县,东汉改临水县。元升为临州,明改为临县。 临县是中国的大枣之乡。 8:文水县 境内有文峪河,水多波纹,故名文水县。隋时首设,迄今一千余年。 春秋时期,为平陵邑。秦首设大陵县,后名称多变,隋首设文水县,武则天当政,更名武兴县。武氏去帝号,中宗又改回文水县。 女皇武则天的祖籍在文水县,女英雄刘胡兰也是文水县的人。 9:石楼县 县东有通天山,岩石层层叠叠,有如楼阁,故名。 古属沚国,汉武帝时首设土军县。隋首设石楼县。 石楼县地势高耸,森林资源丰富,林业发达。 10:方山县 因县治在方山之下,故名。 古属皋狼邑,607年,杨广首设方山县。 方山县以肉牛养殖,中药种植为拳头,发展经济。方山县有北武当山和清代明臣于成龙故居,非常值得一游。 11:柳林县 因其县治所在地为柳林镇,故名。1971年合离石县和中阳县各一部分,设立柳林县。 三国时期,属离石县,隰城,中阳。北周属胡县。明属离石县。1971年,设立柳林县。 柳州的香严寺,黄河三峡,都是值得一看的好去处。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吕梁市各区县名字的由来 吕梁市 因吕梁山从北到南贯穿全市,故名。 1
丁仪聊趣事社会
2025-02-16 13:55:5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