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名红军在路过贵州时突然消失,中央找寻多次都没有查到他们的下落。直到67年后

笔杆子说 2025-02-15 13:01:42

800名红军在路过贵州时突然消失,中央找寻多次都没有查到他们的下落。直到67年后,才从贵州一个村子里的一位老人口中,得知他们的下落…… (信息来源:困牛山:百余红军英勇跳崖——多彩贵州网) 1934年,国民党对红军的根据地发起了第五波大规模的围攻,气势汹汹,他们的兵力和火力明显超过红军。 红军压力太大,不得不开始转移,踏上了漫长的长征之旅。 这可不是一次简单的“旅行”,而是生死攸关的考验。 无数红军战士倒在了路上,他们的故事,有的被铭记,有的则深埋于历史的尘埃中,等待后人去发掘。 红六军团,作为长征的先遣部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他们得悄悄摸过去探探路,给后面的队伍清出一条安全道。 这事情非同小可,一不小心就得全盘皆输。 在红六军团的征途中,经历了无数次血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他们始终牢记使命,勇往直前。 红六军团在长征途中,历经艰辛,硬是冲破了敌人一道道严密的封锁,英勇战斗,鲜血洒满征途。 湘江之战,他们拼死阻击敌人,掩护中央红军渡江,自身损失惨重。 在黔东一带,他们巧妙地与敌人周旋,有效地分散了敌人兵力,这让中央红军的战略撤退有了更多的机会。 长征途中,红六军团的勇士们用鲜血和生命,留下了许多壮丽的故事。 然而,在贵州的崇山峻岭中,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降临到了红六军团头上。 红六军团不小心走进了敌人的包围圈,出了点小差错。 困牛山,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却成了800名红军战士的最终归宿。 红十八师,这支由800名战士组成的队伍,奉命断后,掩护主力部队撤退。 他们明知道这任务九死一生,但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困牛山之战打得异常惨烈,红军战士以寡敌众,弹药匮乏,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 他们与敌人激烈对抗,用自己的身体抵挡住了敌人,就像是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防线。 战况持续,红军士兵们的境况愈发不易。 他们已经到了绝境,子弹和食物都耗尽了,想要突围出去是不可能的了。 为了不被俘虏,为了革命的理想,他们做出了一个令人心碎的决定。 数百战士扔掉枪,义无反顾地跃下了山崖。 那一刻,山谷回荡着他们的呐喊,那是对敌人的蔑视,也是对革命的信仰。 这场悲壮的战斗,鲜为人知,800名战士的命运,也成了一个未解之谜。 几十年过去了,这段历史就像被尘封了一样,无人知晓。 中央曾多次派人寻找这支“失踪”的部队,但都一无所获。 困牛山之战,成了一个尘封的秘密,深埋在历史的深处。 这800名红军战士,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他们的名字,他们的故事,都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时间来到了2001年,一位名叫杨又铸的历史研究者,在研究红军长征历史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线索。 他注意到,在贵州的某个偏远山村,村民们每年重阳节都会去一个叫困牛山的地方祭拜。 这引起了他的好奇,因为在官方的历史记载中,并没有红军在困牛山一带活动的记录。 杨又铸敏锐地感觉到,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他打算亲自去那村子瞧瞧,看个明白。 费了好大劲四处打听,又走了很远的路,他最终来到了这个藏在山里的隐蔽小村。 起初,村民们对这个外来者充满了警惕,不愿透露任何信息。 但杨又铸的真诚和执着最终打动了他们,村民们开始慢慢向他讲述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当年那些跳崖的红军中,竟有人不可思议地幸存了下来。 当地村民发现后,把他们藏到了山林深处。 这些幸存的战士,有的伤愈后重新加入了红军队伍,继续为革命事业而奋斗;有的则因为伤势过重,留在了村子里,与村民们一起生活。 他们和村民建立了很铁的交情,他们的故事世世代代都在讲。 在村里,杨又铸还遇到了一位老人,他正是当年跳崖幸存的红军战士之一。 虽然年纪大了,但老人对那段不平凡的时光记忆犹新。 他给杨又铸讲起了困牛山那一仗的经历,还有他和战友们在绝境时所作的决定。 老人的讲述,让杨又铸深受感动,也更加坚定了要将这段历史公之于众的决心。 在杨又铸的努力下,困牛山的故事终于重见天日。 为了纪念这些英勇牺牲的红军战士,当地政府在困牛山上修建了一座纪念碑。 每年重阳节,都会有许多人前来祭拜,缅怀先烈。 困牛山,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山峰,变成了一个红色教育基地,一个缅怀革命先烈的地方。 困牛山的故事,不只是悲壮的历史,更是精神延续的象征。 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村民的善良勇敢,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和平真的很宝贵,得来不易。所以我们得好好珍惜现在的好日子,不忘初心,继续努力向前。 红军战士的英勇牺牲,一直激励着我们,为了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0 阅读:70

猜你喜欢

笔杆子说

笔杆子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