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一男子看电影时捡到个画着图案的小圆球,拿回家给儿子玩,几天后有人找上门:“200元卖给我”!妻子:“200元你想买夜明珠”!男子:“什么夜明珠,那就个瓷球”! 1975年的夏天,浙江临安一位姓张的农民在县城电影院看完电影准备离场时,在座位底下捡到了一个小圆球。这个圆球大小与乒乓球相仿,表面绘有精美的彩色图案,整体呈现出一种莹润的质感。 张先生当时并没有在意这个小圆球的价值,觉得可以带回家给孩子当玩具。回到家后,他的儿子对这个圆润精致的瓷球爱不释手,每天都拿着它在院子里玩耍。 一个星期后,一位自称是文物收藏爱好者的中年男子找上门来。这位收藏爱好者说明来意后,直接开出了200元的价格想要购买这个瓷球,这在当时可是相当于普通工人半年的工资。 张先生的妻子听到200元的报价后,立刻警惕起来,认为对方是想用高价收购夜明珠。在上世纪70年代,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夜明珠的传说,不少人都认为能在黑夜发光的珠子就是价值连城的夜明珠。 张先生却不这么认为,他仔细端详着这个瓷球说:"什么夜明珠,这就是个瓷球而已,表面有些彩色的花纹罢了。"但收藏爱好者的举动还是引起了他的注意,于是决定先不急着卖掉它。 这个看似普通的瓷球,后来经专家鉴定,竟是一枚南宋时期的捶丸。这种捶丸是当时人们用来进行一种类似现代高尔夫球运动的球具,由精选瓷土经高温烧制而成,不仅体现了南宋时期高超的制瓷工艺,更是一件难得的体育文物。 专家解释说,这枚捶丸的制作工艺属于民间级别,从其大小、图案和釉色来看,应该是南宋时期普通百姓使用的运动器具。与宫廷使用的捶丸相比,这种民间捶丸的做工相对简单,但正因如此更能反映出当时捶丸运动在民间的普及程度。 这枚捶丸流传至今近800年,能保存如此完好实属不易。它的出土地点虽然无法考证,但从发现地点来看,很可能与南宋时期临安作为都城有关,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在唐代的诗词中就有"侧身转臂著马腹,霹雳应手神珠驰"的生动描写,形象地展现了当时人们打马球时英姿飒爽的场面。这项运动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武将的骑术和指挥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但是马球运动有一个很大的局限性,那就是成本太高。养一匹好马的费用相当昂贵,再加上马球场地的维护、球具的制作等开销,这项运动只能局限于皇室贵族之间。 到了宋代,人们开始改良这项运动,把骑马改成了步行,这就是捶丸运动的雏形。步行打球虽然少了几分威风,但大大降低了运动的门槛,使得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其中。 捶丸这项运动在宋徽宗时期达到了鼎盛,据史料《丸经》记载,宋徽宗对这项运动格外喜爱。宫廷中使用的捶丸都是用上等材料制作,球要放在绣着精美图案的锦囊中,球杆更是用金玉装饰,可见当时对这项运动的重视程度。 不仅是宋朝,到了金朝,金章宗也特别喜欢这项运动。这两位皇帝的推崇,使得捶丸运动在上层社会更加流行,甚至形成了一种风尚。 随着时间推移,捶丸运动逐渐从宫廷贵族间的专属运动,发展成为了一项全民性的体育活动。普通百姓家使用的捶丸就是用瓷土烧制的,虽然没有宫廷用的那么精致,但一样能带来运动的乐趣。 这枚在1975年被发现的捶丸,不仅是一件珍贵的文物,更是南宋体育文化的重要见证。它的制作工艺虽然属于民间水平,但恰恰反映出了当时捶丸运动在民间的普及程度,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从这枚捶丸的釉色和图案来看,制作工艺相当精湛,体现了南宋时期民间制瓷技术的发展水平。瓷球表面光滑圆润,彩绘图案清晰,经过近800年的岁月沧桑仍保存完好,这与南宋时期优质的制瓷工艺密不可分。 文物价值往往不在于材质的珍贵,而在于它所承载的历史信息。这枚捶丸虽然不是用金玉制成,但它记录了古代民间体育运动的发展,见证了一项运动从贵族阶层向平民百姓普及的过程。
1975年,一男子看电影时捡到个画着图案的小圆球,拿回家给儿子玩,几天后有人找上
历史有小狼
2025-02-18 18:39:19
0
阅读: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