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张作霖四姨太,因为一道菜跟厨师吵了几句,谁知对方竟以下犯上,把滚烫的

历史有小狼 2025-02-20 18:40:35

1908年,张作霖四姨太,因为一道菜跟厨师吵了几句,谁知对方竟以下犯上,把滚烫的热汤泼在她旗袍上,烫得四姨太尖叫不止,而张作霖得知此事赶到现场,却抡圆胳膊狠狠扇了四姨太一耳光。 1888年,许澎阳出生在河北宛平县的一户普通人家中。许澎阳出生没多久,父亲就撒手人寰,留下她和母亲相依为命。 为了活命,许母带着年幼的许澎阳离开了宛平县,辗转来到东北奉天新民府落脚。母女俩靠着给人洗衣服度日,勉强维持生计。 许澎阳逐渐长大,却难逃命运的捉弄。十几岁的许澎阳虽然生得貌美,却因为家境贫寒无力延续学业。 生活的重担压在母女二人肩上,许母的身体也每况愈下。为了生存,许澎阳不得不离开奉天,独自南下谋生。 许澎阳最终流落到了天津的烟花之地。 1908年春天,张作霖因公务来到天津。当时的张作霖虽然还不是后来威震东北的"东北王",但已经在奉天军界崭露头角。 在天津的一次应酬中,张作霖看到了正值芳华的许澎阳。二十岁的许澎阳容貌姣好,举止不俗,一下子就吸引了张作霖的目光。 张作霖当即决定为许澎阳赎身,并将她带回奉天。 许澎阳成为张作霖的第四房姨太太后,很快适应了张府的生活。与张作霖的其他姨太太相比,许澎阳显得格外不同。 她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不甘心只做一个养尊处优的姨太太。这种求知欲在当时的军阀家眷中实属罕见。 即便怀孕期间,许澎阳依然坚持要去奉天女子第一师范学校读书。 虽然最终因为张作霖的反对而未能如愿以偿,但许澎阳并未放弃求学的念头。她转而在府中与张家子女一同跟着家教学习,从最基础的识字开始,一步步提升自己。 随着张作霖势力的不断扩大,许澎阳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但她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追求,这种特质也影响了她后来对子女的教育方式。 1908年,张作霖正值事业上升期,为了扩张势力范围,他带领部队频繁出征。这一年的春天,他决定带上四姨太许澎阳一同出征。 在当时的军阀队伍中,带姨太太随军是一件极为少见的事情。张作霖此举引起了军中将士的议论。 出征期间,张作霖严格要求全军上下保持一致的生活待遇。无论是普通士兵还是高级将领,都必须吃一样的伙食。 这种军令也同样适用于许澎阳,她必须和全军将士一样食用简单的窝头配萝卜汤。对于许澎阳来说,这样的伙食与在张府的精致饮食形成了巨大反差。 一天,许澎阳来到军营厨房,向火头军提出要求,希望能为自己单独准备一份简单的炒菜。她认为自己是大帅的姨太太,这个要求并不过分。 然而火头军却不买账,坚持执行军中伙食一致的规定。这个态度让习惯了在张府呼风唤雨的许澎阳难以接受。 双方的争执很快升级,火头军一时冲动,竟然抄起一勺滚烫的热汤泼向许澎阳。热汤浇在许澎阳的旗袍上,烫得她失声尖叫。 营中士兵迅速将这一消息报告给了张作霖。消息传到张作霖耳中时,整个军营都在猜测这个胆大包天的火头军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张作霖匆匆赶到现场,详细询问了事情的经过。在场的众人都以为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火头军即将遭受严惩。 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张作霖听完事情经过后,突然转身对着许澎阳狠狠打了一记耳光。这一耳光不仅打在许澎阳的脸上,更打在了所有人的心上。 张作霖随即向在场的将士们宣布,军营中的规矩不容任何人破坏,即便是他的姨太太也不能例外。他还当众表扬了火头军坚持原则的行为。 此事过后,许澎阳在军营中的处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她开始严格遵守军营的各项规定,再也不敢提出任何特殊要求。 张作霖能在乱世中崛起,成为盘踞东北的实力派军阀,与他独特的治军之道密不可分。他始终坚持"足粮足饷"的原则,保证士兵们能吃饱穿暖。 在张作霖的军队中,军纪严明是一条铁律。他经常对新兵说:"跟着我张作霖,什么都会有的",这既是承诺,也是对军纪的要求。 张作霖深谙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在艰苦时期常与士兵同甘共苦。当军队物资紧缺时,他会下令全军上下一律吃一样的饭菜。 这种做法在其他军阀中并不多见。许多军阀虽然也强调军纪,但往往是严于律人,宽于律己。 在处理军营中的矛盾时,张作霖总能抓住机会展现自己的统治智慧。许澎阳与火头军的冲突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通过这次事件,张作霖向全军展示了他维护军纪的决心。即便是自己的姨太太违反规矩,也要受到惩罚。 张作霖对待亲眷的态度也说明了他的统治特点。在他眼中,家眷也是统治的一部分,必须服从于他的统治目标。 这种思维方式在他处理家务事时表现得尤为明显。张作霖经常利用家庭关系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包括安排政治联姻。 这次军营风波后,张作霖的威信在军中得到进一步提升。士兵们亲眼目睹了大帅为维护军纪不惜打自己姨太太的场面。 这种震慑力远超普通的军令。士兵们认为,连大帅的姨太太违反军纪都要受罚,他们更要严格遵守纪律。

0 阅读:1002

猜你喜欢

历史有小狼

历史有小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