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17岁女兵蒋振娟目睹美军炮击的惨状后,心里彻底崩溃,从此待在精神病院

文史记叙录 2025-02-19 17:24:45

上甘岭战役,17岁女兵蒋振娟目睹美军炮击的惨状后,心里彻底崩溃,从此待在精神病院,再也没出来。   任何美好的事物,都不是轻而易举来的,想必这个道理大家都是明白的。尤其是对于我们国家而言,那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背后更是隐藏着巨大的牺牲。甚至也有一些幸存下来的战士,还要默默忍受战争给他们,无论是身体或是心灵上带来的创伤。   来到精神病院,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靠着床边坐着。当她看见有人进来看望她,她仅仅只是抬头望了望,就回过头来,又开始发愣。这位老人名叫蒋振娟,而她已经在精神病院,都居住了60个年头了。   当年在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中,里面有不少的志愿军,最后因战争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疾病,而在他们回国之后,其中有不少的志愿军,年纪仅仅只有20岁左右。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精神病专家,鉴定了这种疾病,名叫战争应激障碍。由于这些战士常年生活在战场中,同时他们也长期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刚开始的时候,会出现严重的精神症状,比如像是反应迟钝或是语言出现障碍等等,之后,又会因为枪炮或是地雷所形成的各种噪音,最后会导致这种战争应激障碍的问题。   看到这里,真的想问一问,究竟战争给我们人类带来了什么?且不管战争的输赢,即使赢了,活下来的人也仅仅只是带着一个躯壳回来,而他们的灵魂,或许永远都不能回来了。在我们的内心,或许会纪念这些在战场上牺牲的烈士,而这些战士呢?战争对他们精神的摧残,其实远比身体的摧残,还要更加的残忍与可怕,可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的理解他们的痛苦呢?   浙江第五康复医院,是专门当时为朝鲜战争而建立起来的康复医院,在这里目前已经收治了417名老兵。然而现如今,这些老兵都纷纷离我们而去,如今也只剩下了最后一位老兵“小蒋”。   走到老年精神病区的走廊,我们来到了“小蒋”的病房。身旁的护士说道:她目前已经不能下床,而且最近都没有再听她讲话了。来到“小蒋”的床边,她的口鼻上插着管子,只见她眼睛正瞪的大大的,看着天花板上的电灯。   我们口中的小蒋,其实已经83岁了,而她目前的身体状态也不是很好。为了维持生命,她需要全天都开着输氧管,为了维持生命,她已经不能自主进食,需要一天四次供给流质。对于蒋振娟当年在朝鲜战场的经历,护士也略有耳闻。   当看望她的人们,在她的身旁谈论60年前的那场战争,原本已经非常虚弱的身子,突然之间挣扎了起来,嘴角也不断抽动,似乎想要表达着什么。真的不知道,这位当时年纪轻轻的女战士,在那场战争中,都经历了什么,让她这么的难以忘记。此时的护士看见蒋振娟,泪水已经湿润了她的眼眶。   之所以精神病院的人都叫蒋振娟小蒋,是因为只要有人问她多少岁,蒋振娟都说自己十七岁。蒋振娟是在16岁的时候入伍的,她那个时候可以说是雄赳赳气昂昂的,而且来到战场,她就当了一名战地的卫生员。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她来到战场才一年多,就被战争上的血腥场面,引起了精神上的异常。   在精神病院的老人,很多都是参加战争一线的战士,曾经有一位老兵叫做王明德。他当时参与的就是最惨烈的上甘岭战役。据之后的士兵回忆道:上甘岭战役总共打了43天,而且美国士兵对我军志愿军所坚守的山头,光发射炮弹就发射了190万发。这场战役的可怕程度可想而知。   其实与蒋振娟有相似情况的战士还有很多,但是真正能够接受治疗的战士并不多。像一旦遇见心理问题,最好就是进行及早干预,而当时虽然有一只精神病的治疗团队,但是他们的人数太少,再加上他们也缺乏战地的临床经验。   对于战后创伤症这个课题,我国对于它的重视,其实是在上世纪的80年代才开始的,而这一课题,西方的研究要早一些,是在一战后就开始了。   这些在抗美援朝时期的年轻士兵,由于他们患上了精神疾病,也很少能问出他们的家乡在哪里?这些年间,也就仅仅有一位战士,被家属认领成功。而有一些当时送来的战士,这么多年,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   战争对我们现代人来说似乎还比较遥远,其实也许战争从来并没有离开我们,只是有一些人总是在我们前面负重前行。我们看到的战争似乎大多数是从电影中看到的,但其实真正的战争,它的残酷程度,要远超我们所想象的。最后真的希望战争永远都不会来到。

0 阅读:60
文史记叙录

文史记叙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