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0年,乾隆病重,太医吓得瑟瑟发抖,一乡下郎中把脉后,大哭道,“没救了,没救

甜蜜游记 2025-02-20 19:03:01

1750年,乾隆病重,太医吓得瑟瑟发抖,一乡下郎中把脉后,大哭道,“没救了,没救了!”乾隆听罢,却哈哈大笑道:“赏!重赏!”这是怎么回事? 清朝历史上,乾隆皇帝可以说是最负盛名的皇帝之一。1735年,年仅24岁的乾隆继承皇位,开启了他长达60年的统治时期。 在他的统治下,清朝走向了最鼎盛的时期,疆域辽阔,百姓安居乐业。这位身居九五至尊的皇帝,统御天下,威震四方。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750年,也就是乾隆十五年,39岁的乾隆皇帝突然病倒了。这个消息一出,整个紫禁城都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 要知道,皇帝的健康关系着国家的安危。一旦龙体有恙,那可不是一件小事,整个朝廷上下都紧张起来。 太医院的御医们接到消息后,立刻集体进宫为皇帝诊治。这些御医都是从全国各地精挑细选出来的医术高手,平日里负责照料皇室的健康。 但是这一次,他们却遇到了难题。御医们用尽了各种方法,开了许多方子,可皇帝的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重。 太医院眼看着束手无策,只好又从京城各处请来名医会诊。这些名医们带着各自的独门秘方,轮番为皇帝诊治。 可是结果却让所有人都大失所望。无论是太医院的御医,还是京城的名医,他们开的药不但没能让皇帝的病情好转,反而让病情变得更加严重。 慈禧太后和朝中大臣们都急得坐立不安。皇帝正值壮年,正是励精图治的时候,怎么能被病魔缠身。 在皇帝病重期间,一位普通太监向内廷总管推荐了自己的老乡黄元御。这位太监甘愿冒着掉脑袋的风险举荐黄元御,足见他对黄元御医术的信心。 黄元御在民间早已声名远播,他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他常年行医于民间,专门救治穷苦百姓,从不因贫富贵贱而有所区别。 太监向乾隆禀报了黄元御的情况,皇帝立即下令宣召。宫里派出专人去请黄元御,这可是天大的荣幸。 但是黄元御听说是要给皇帝看病,立即推辞不肯前往。他表示自己是一个平民百姓,不懂朝廷礼仪,担心冒犯龙颜。 乾隆听说后,立即下令免除黄元御的一切罪过,并表示不必拘泥于礼节。皇帝还特意派人带着绫罗绸缎和黄金珠宝前去相请。 然而黄元御却再次婉拒,连礼物都分文不取。他说自己是一个贫苦百姓,无功不受禄,不敢接受皇帝的赏赐。 两次征召失败,乾隆帝显然有些动怒了。他直接下旨赐予黄元御五品官职,按品级发放俸禄。这是何等的恩典,一个平民百姓一下子就成了朝廷命官。 黄元御这一次再也推脱不得,只好应召入宫。但他的这三次推辞,反而让乾隆对他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一个普通的老百姓,面对皇帝的召见和重赏,居然能够三次推辞。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皇帝开始怀疑,这个黄元御到底是真有本事,还是在故作高深。一个治病救人的大夫,何必如此扭捏作态。 黄元御进入皇宫后,被带到一间被帘子遮得严严实实的房间。一位太监指着床边说,皇上就在那里,请您为皇上诊脉。 黄元御走上前去,只见帘子后露出一只手腕。他仔细号脉许久,突然大声说道:"龙体凤脉,无药可医,恐不久于人世。" 帘子一掀,从里面走出来的竟然是一位宫女。原来这是乾隆设下的一个考验,要看看黄元御是否真有真才实学。 黄元御通过脉象就能识破女扮男装,这份医术立刻让乾隆对他刮目相看。这次考验不仅证明了黄元御的能力,也增加了乾隆对他的信任。 接下来,乾隆让黄元御为自己诊病。黄元御仔细把脉之后,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所在。 他说皇上本来只是轻微风寒,但因为前期用药不当,反而加重了病情。现在的情况是三分病,七分药毒,必须先为皇上清除体内的药毒,才能对症下药。 这个诊断与之前太医们的判断完全不同。黄元御开了三副药,第一副和第二副是去除药毒的,第三副才是治病的。 乾隆按照黄元御的医嘱服用这三副药,结果病情很快就好转了。短短几天时间,皇帝的病就完全康复了。 这个结果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之前那么多太医和名医都束手无策的病,竟然被一个民间大夫三副药就治好了。 乾隆龙颜大悦,立即要重重赏赐黄元御。他命人准备了大量金银财宝,还要加官进爵。 但是黄元御再次表现出他的高尚品格。他坚决不接受任何赏赐,表示自己只想做一个救死扶伤的大夫。 他说医者父母心,治病救人是医生的本分,不应该因此而获取钱财和官位。这种淡泊名利的态度,更是让乾隆感动。 最终,在乾隆的坚持下,黄元御进入太医院成为一名御医。在太医院期间,他依然保持着济世救人的初心。

0 阅读:1
甜蜜游记

甜蜜游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