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八路军115师第5支队子弹打光,被1200多名日军包围,生死存亡之际

熹然说历史 2025-02-20 22:12:05

1939年,八路军115师第5支队子弹打光,被1200多名日军包围,生死存亡之际,一个地主跑了过来,说:“我家有500颗手榴弹,还有1万发子弹!” 1939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个不平凡的一年。那个时候,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两年多,中日两军在华北地区打得正酣,前线战事吃紧,后方人民艰难度日。 在冀鲁豫地区,日军为了扫清障碍,疯狂扩张占领区,妄图一举歼灭盘踞在此的八路军主力。为了粉碎日军的野心,八路军奋起反击,和敌人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殊死搏斗。 在这片土地上,活跃着一支强悍的队伍——八路军115师第5支队。这支部队骁勇善战,是鲁西抗日的中流砥柱。他们与侵略者斗智斗勇,血洒沙场,在敌后游击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1939年春,日军调集重兵,对八路军115师第5支队发动了一次大规模围剿。5支队与日军激战多日,伤亡惨重,弹药也消耗殆尽,眼看就要全军覆没。 危急关头,5支队退至德州陵县境内的大宗家村,准备休整待机,伺机反击。谁知道,日军早已得到风声,竟然调来1200多名士兵,兵分几路包围了大宗家村,妄图一举歼灭5支队。 5支队战士们背水一战,奋勇杀敌。但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仅凭血肉之躯和长刀短枪是远远不够的。激战之下,八路军的子弹很快打光了,不少同志只能赤手空拳和敌人肉搏。 就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奇迹出现了。只见一位身着长衫的老者,冒着枪林弹雨,拄着拐杖,摇摇晃晃地朝阵地走来。战士们都吓呆了,赶紧大喊大叫让老人家快走。 老人晃悠到跟前,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弟兄们别慌!我家里还藏着500颗手榴弹和1万发子弹,跟我来取!"战士们听了这话,如获至宝,激动地快要流泪。 原来,这位老人就是当地的一个地主,名叫宗子敬。他家财万贯,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大财主。谁能想到,这位身家不菲的地主,竟然把家里的武器弹药都贡献出来,支援八路军抗日。 原来宗子敬虽是地主,骨子里却是个热血爱国之士。他痛恨日本侵略者的倒行逆施,却也束手无策。自从全民族抗战爆发,他二话不说,毅然决然地支持八路军,为的就是把日本鬼子赶出去。 宗子敬家境殷实,做了几十年的乡绅。常年行善积德,在当地名望很高。他低调务实,从不张扬自己的善举。谁能料到,这个木讷老实的地主,竟暗中做了这么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抗战烽火起,宗老爷子没有袖手旁观。他千方百计筹集钱财,悄悄派人从军阀土匪那里高价购进了一大批军火。那可是500颗手榴弹和1万发子弹啊,够八路军打上一个月的量。 宗子敬秘密藏起这批军火,就是在等一个时机交给八路军。他打的如意算盘是攒够了再一次性捐献,以解八路军燃眉之急。没想到时机来的这么快,八路军被围困在他家门口。 此时不援更待何时?宗子敬一刻也不敢耽搁。他冒着被日军发现的危险,带领八路军战士火速前往埋藏军火的地窖。战士们打开地窖一看,触目皆是崭新的弹药,一時间士气大振。 宗子敬亲自组织壮丁帮助八路军运送弹药。那敦实的身躯和年迈的步伐,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动作。他殷切叮嘱战士们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一定要为民族正名,把鬼子打得落花流水。 战士们重新武装上阵,个个斗志昂扬。有了充足的弹药,八路军战士们势如破竹,打得日军丢盔弃甲,仓皇而逃。经过一番恶战,115师5支队终于冲出日军的包围圈。虽然付出了300多位同志的生命代价,但这已是最好的结局了。 宗子敬的壮举,使八路军转危为安,在陵县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他的义举,彰显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精神,激励了无数后人前赴后继。如果没有像宗子敬这样的民族脊梁,哪里来的最后胜利? 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浩劫,也是一场全民族的反抗。中华儿女不分阶层、不分地域,同仇敌忾,齐心协力,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史诗。像宗子敬这样的爱国地主,就是民族英雄的优秀代表。 尽管地主阶级在旧社会饱受诟病,被视为剥削阶级的代表。但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广大地主阶级中的爱国人士,抛弃成见,挺身而出,与各阶层民众并肩战斗。他们慷慨解囊,出钱出力,为前线将士提供强大支援。

0 阅读:157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