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开放之后,越来越多外国人想移民中国。这不就是润人吗?自己国家一泡污,不想办法搞好自己国家,反而想拍屁股走人。其行若狐之狡,其心似蛇之齿,典型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凡事皆以己之得失为权衡,不顾他人感受与大局之利益。 随着中国逐步登顶,移民问题会逐渐成为焦点、难点,甚至痛点。所以,在这种事关民族存续,国家长治久安的大是大非面前,哪怕踩线,也要放开聊几句! 我们如果仔细看中国文化,其中会有很多貌似矛盾的东西。比如中国自古礼仪之邦,有很多待客和好客文化:“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礼尚往来”“礼之用,和为贵”“以礼相待,以德报怨”…… 但也有一些或限制或包容外族的说法和举措,先秦夷夏之辨,汉代怀柔和亲,唐代华夷一体,宋元清多元融合。不同时期有不同政策,总体态度是欢迎来做客,但拒绝移民。 孔子说“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左传》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朱熹提出“严夷夏之防”;岳飞怒曰“壮志饥餐胡虏肉”;朱元璋说“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之所以矛盾,是因为上下五千年,我们经历过太多关于移民和外族入侵的惨痛历史,血淋淋!所以,这些言论看似矛盾,实则对立统一,正好契合了《我的祖国》所唱:“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但终归不能闭关锁国,因为人口流动迁徙是规律。一个国家也不能仅靠内循环,没有对外交往,没有外界资源注入,是注定会衰落的。所以,我们又有很多对外友好的言论。 五胡乱华,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北方地区长期处于战乱状态,社会秩序大乱,经济文化遭受严重破坏。烽火连天燃大地,黎庶熬煎。乱世悲歌千古叹,苍生悲泣,史卷带血。 我们常说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同化能力,其实,那是因为我们血条够长,英雄血够厚,敌人杀不完灭不掉啊!五胡乱华,公元304年成汉政权建立,到公元439年鲜卑北魏统一北方,整整135年。 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北方汉族人口从原来的1200万人锐减到400万人,整整少了2/3。五胡先后建立过16个政权,前赵、后赵、前燕、后燕、南燕、北燕……每个政权都只存活了20-50年,为啥? 因为胡人人口太少,血条不够厚。只要一场决战失败,主力被斩杀,这个部落就会立刻衰落,剩下的男女老少就会被下一个胡人政权赶出中原,赶到北方以北。 北魏孝文帝之所以搞汉化运动,禁胡语改汉姓,就是因为鲜卑族人口太少。如果像匈奴、羯和氐族那样骚操作,早就被嘎掉了。所以,孝文帝允许汉人当兵,甚至禁卫军的汉人比例超过了胡人。 唐朝开放包容,华夷一体,但它也恰恰败于此。也许是因为大唐皇室本身就有一部分鲜卑血统,所以他们对胡人的使用极为自信且大胆。 唐代中后期,朝廷对胡人的重用,尤其是边疆军队,几乎超过了国内府兵。最终酿成了“安史之乱”,而叛军首领安禄山和史思明就是胡人。 其破坏之巨,犹如狂风骤雨,摧折了盛唐之繁华,使其国势一蹶不振。其实,“安史之乱”的影响并不只是局限于唐朝,它对此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此后,外患频仍,边疆不宁成为常态,导致后来的两宋跟小媳妇似的,竟然阉割自家军队之血性,几乎打断了汉家男儿之脊梁。 这一断就是400多年,明朝历时270多年都未能将其接续,接着又被满清折断。百年积贫积弱,忍辱负重。直到新中国在朝鲜半岛上,单挑17国联军成功,我们才真正修复这根断裂的脊梁,挺起胸膛,昂首于世界民族之林。 所以,并非我们不好客,而是客人总想反客为主,鸠占鹊巢。当我们强盛时,他们跑来投靠;当我们衰落时,他们就会背叛和背刺我们,把尖刀插入我们的心脏。 每一次灭国危机,每一次向死而生,每一次灾难逆行……都是我们自家孩子在搏命拼杀,在舍生忘死的战斗,是他们用生命换取了整个民族的存活。所以,我们欢迎外国人来中国短暂旅游、工作和生活,但我们轻易不收留外人。 因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危急时刻,这些为利益而来的人会以最快的速度跑路,我们真正能依靠的还是我们自家的孩子。 中国有14亿人口,我们不缺人。哪怕将来人口减少,我们也可以用机器人顶替。退一步说,如果轻易接受外国移民,我们对过去几十年残酷的计划生育没法交代。 现在,我们的富足并非天上掉馅饼,也并非殖民掠夺而来,而是无数革命先辈流血牺牲换来的。一代人吃了五代人的苦,一代人打了五代人的仗,但他们绝非是为了外国人去吃苦和战斗,而是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 勤苦守恒业,始有数月粮。试问这种用无数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那些想移民中国的外国人拿啥来换?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和医学奖级别的科学技术吗? 请不要傲慢地指责我们苛刻,也不要试图推翻我们的结论,改变我们的观念。这是我们基于上下五千年历史所得出的经验和判断,你们无法改变,更加无法推翻!
小红书开放之后,越来越多外国人想移民中国。这不就是润人吗?自己国家一泡污,不想办
东意和你不一样
2025-02-21 09:47:24
0
阅读:27